“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协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动人的图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行识字”。如何在识字量较大的情况下,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会认,会写两个方面的内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体会:一、情境教学“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它与意境不同,情境是客观的具体环境,意境是主观的精神境界。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例如,在山野里闻虎啸和在公园里问虎啸,人们所引起的感情是有区别的,在体育比赛中,对方的强弱,观众的反应如何,对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情境不同。”④这就是说,所谓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感情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在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的教学时,我把各种动物的头像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做自我介绍,我扮成鸽子姐姐。我说:“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去看望松鼠弟弟,快坐上火车出发吧。”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师生出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我又告知只有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火车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于是,学生按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帮助,在浓浓的兴趣中学生愉快地识记了生字。一。利用汉字制造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汉字虽量多,难认,但掌握了汉字规律,也可化难为易。汉字95%以上是合体字,独体字极少,通用小学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安排的“看图拼音识字”,实际上便是集中进行独体字的教学,这些独体字不仅是最常见的汉字,而且往往是组合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基本结构,教好这部分独体字,对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由于独体字是儿童识字的起始阶段,需要特别细致,注意具体形象,有趣。今天的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便可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比如教学识“火”字时,我先神秘地划着一根火柴,让学生看着小小的火苗闪动,拼读“huǒ”的音节。然后启发儿童注意“火”的字形:“现在我来画一团火,最早的火字就是这么写的。”学生听了觉得新奇而有趣。接着又说:“后来觉得这字像‘火’的形状,而不像文字,慢慢地变,变成‘——火’到今天的‘火’。”这样利用汉字原理创设情境来教学“独体字”,抽象的文字符号变的形象了,字形可以理解了,字义也可以捉摸了。对汉字能表意的特点,学生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今后学习更多的汉字是必不可少的。二、联想教学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动人的图画,通古达今的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