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学内容】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背景下开始的,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国。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带动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新文化运动的史料,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意义。2.立足于教材提供的基本史实,构建知识体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创新、不瞿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的问候语是:同学们好!老师好!这幅场景要是发生在百年前的北大会怎样呢?请看大屏幕:师:可见,当时的北大真可谓“官气十足”。但后来,一场运动在北大发生,使北大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什么运动呢?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板书: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设计意图:利用上世纪初北京大学上课时的问候与导入,通过体验和对比,激起学生的兴趣。)师:在学习本课前,首先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手册》上的自学导练,(《新学案》“课前自学”,这里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做完后,展示自学成果,教师作必要的重点勾勒和订正)师:展示图片史料,学生按小组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民众生活的角度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师:出示图片:(板书:背景)图1经济角度图2政治角度图3民众生活角度生1:经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师:你真棒。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他们要求民主政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那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建立过政权呢?生2:有,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师:那中华民国是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呢?请你利用图片内容为我们分析一下。生2:不是。图片展示了:袁世凯刺杀宋教仁、解散国会、废除资产阶级的《临时约法》、破坏民主共和,率文武百官祭孔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可见,袁世凯的目的在自己做皇帝。所以此时的中华民国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师:很好,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已经革了清朝皇帝的命,但后来还是有人想做皇帝,说明帝制是有相当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让我们利用图片三,分析当时民众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思想?生3: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广东富豪纳妾创纪录,社会鼓励妻妾成群,他们的这种思想本质上说是封建思想。师:回答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依然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因为辛亥革命强调政治斗争,忽视思想批判。你认为要医治中国首先要?生(齐答):解放思想。师:真棒!怎样来解放思想呢?生(齐答):掀起新文化运动。师:1915年9月,上海出现了一本杂志,名叫《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章《敬告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请大家把下面几幅图片串联为一句话,要求是包括: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旗帜和活动基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师:解释一下,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师:太棒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主要代表人物是陈、李、胡、鲁等。那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我提供的材料来抢答。(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激起兴趣活跃气氛。)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