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家训的基本知识。2、反复诵读课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3、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句子。4、背诵全文。【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学习难点】理解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知识链接(1)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是我国古代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方式。中国历代家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三,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四,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中国著名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2)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称帝后,他被拜为丞相。为兴复汉室,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终积劳成疾,病卒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2、多形式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学法指导:全班齐读,注意节奏的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给加点字注音学法指导: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查明字音。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险躁(zào)遂成枯落(suì)【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释下列词语。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家训的基本知识。2、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3、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句子。4、让学生背诵全文。【导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导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0分钟)1、导入:请同学们看这幅对联,说说他是谁?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2、示标:“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指名同学读“知识链接”,明确作者及作品。4、解题:诫,告诫,劝解。子,指诸葛亮儿子。书,书信。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5、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节奏。6、学生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7、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8、指名同学读课文。9、分小组朗读课文。10、教师评价指导课文朗读。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2)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缓慢(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今义: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吵闹3、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意义。夫君子之行(德行,品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长)5、翻译句子。学法指导:参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句子翻译。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