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元三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题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设计人课型新授课时1学生人数42教学年级八分组方式四人一组课堂物料准备要求1、教学挂图,历史图表;2、电脑、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一、教材内容分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本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是: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二、教学目标(突出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2、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由起义到创建人民军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使井岗之火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使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3、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为初中八年级新授课,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对革命战争岁月的体验,因而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体验。四、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1、情景教学:通过讲故事、再创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2、多媒体教学:通过历史图片、电影视频(节选)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的素养;3、微课教学:通过知识点的反复观看,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4、活动教学:通过活动、体验性教学,在同情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五、教学环境和资料准备1、学生资源的准备:自读文本,完成课后“练一练”;初步进行“活动与探究”(在文本中标画出来)。2、教师资源的准备:电脑、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六、板书设计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抗屠杀政策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会师)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重难点突出;基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采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图表教学等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史料实证素养,目的在于逐步形成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只要坚持不懈的发展下去,必定有所收获。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新课1、大屏幕出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伟人图像;出示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图片组合。2、课件播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音像资料和图片,渲染烘托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情感。3、引出: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革命先1、快速浏览全文。2、认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3、观看音像资料和图片。4、学生思考。1、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2、由直观资料激发情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进入角色。3、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走进历史。驱们如何在血雨腥风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讲述起义前夕朱德设鸿门宴的故事。2、大屏幕出示《南昌起义》图片,讲话的人是谁?介绍周恩来、朱德等南昌起义的卓越领导者。3、多媒体课件播放《南昌起义》电影精彩片段,再现历史场景。1、思考:为什么要设鸿门宴?2、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识主要历史人物。3、感受历史;加深印象;理解历史。1、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起义背景。2、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