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导学案课时:第二课时课型:阅读新授课题:《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指导背诵。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2、指导背诵。学习难点: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测评:(5分钟)1、解释句中加线的字。(1)、醉翁之意不在酒()(2)、杂然而前陈者()(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云归而岩穴暝()(6)、太守谓谁?()2、翻译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课堂预习导学:(自主学习)(10分钟)1、第一段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第二段主要写了哪些时间、哪些季节的景色?3、第三段写了四个场面,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个场面的短句。4、第四段写了三种不同的乐,为什么要写禽鸟乐、游人乐?课堂学习研讨:(合作学习)(15分钟)1、能表达作者情感,贯穿全文的字是哪一个?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它?2、作者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该如何看待他的醉?“醉”和“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3、作者被贬后并没有流露出悲伤的情绪,请联系《岳阳楼记》说说你的理解。展示风采:(7分钟)你能根据文章的思路,4分钟内背会第二自然段吗?反馈检测[中考链接](7分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把酒临风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2、解释加线的字。(1)、云归而岩穴暝()(2)、佳木秀而繁阴()3、翻译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第二段的段意。5、理解性默写:(1)、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2)、描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6、最后一段紧扣一个“乐”字,用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乐衬托之乐,曲折的表达作者的心情。禽鸟乐与游人乐都是为了太守乐。布置作业:(1分钟)必作:根据自己背书的快慢,规定时间背诵其余段落。选作: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