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赣州立足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扎实稳健地探索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助推了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团结。一、主要做法(一)构建全覆盖、常态化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20XX年底开始推进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常态化,将“三送”由阶段性活动提升为经常性工作。1、实行“三联系一挂职”,架起干群“连心桥”,解决“干部怎么下去”的问题。一是领导挂点联系。每位市、县领导联系1个乡镇(街道)。在此基础上,市领导指导1个县(市、区)、挂点1个村(社区),县(市、区)领导干部挂点1个村(社区)。二是单位结对联系。每个市、县单位联系1个以上村(社区),做到全市所有村(社区)均有单位结对联系。同时,各单位抽调干部组成驻村(社区)工作队,其中1名中层干部任工作队长,后备干部优先当队长。三是干部包户联系。市、县单位干部每人联系10户重点群众,驻村(社区)工作队每人联系20户重点群众。重点群众主要为产业大户、信访户以及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其他农户由乡镇干部采取分片方式负责联系。县城所在镇(街道)设立工作组,分片联系社区居民,既确保了全市每户群众均有干部结对联系,又使机关的业务工作不受影响,基层的主体作用不受干扰,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干部愿意、群众满意。四是干部基层挂职。县级以上机关要选派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年轻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挂职,驻点包户,开展“三送”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通过这些方式,全市9.3万名干部每一名干部都有直接联系户,228万户群众每一户第1页共10页群众都有干部联系,实现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2、明确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任务。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入手,注重发挥“三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干部“三送”的任务明确为“五促进”,解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干什么”的问题,一是促进创业致富。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提高创业致富能力。二是促进环境提升。帮助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三是促进民生改善。帮助开展扶贫攻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促进社会和谐。帮助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五是促进基层党建。落实“强基”工程,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3、规范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运行机制。建立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五项机制”,解决长效化常态化问题。一是公开承诺机制。将联系服务的责任单位、下派干部名单、联系对象等进行公示,公开承诺帮扶的具体事项、措施办法及完成时限,给群众以希望,给干部加压力。二是民情家访机制。联系干部每年都要逐户上门家访,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三是四级联动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全市统一的“96333群众信息服务中心”,群众有什么疑惑、困难和问题,拨打“96333”电话后,反映的情况即由该中心转至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限时答复和办理,群众满意才能销号,办理情况进行登记和定期通报,纳入年度考评,为群众提供了全天候、开放式服务。四是民意测评机制。组织当地群众对“三送”工作队及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提拔使用干部时,实行实绩公示,到其联系点和群众中进行延伸考察。五是激励奖惩机制。每年对联系服务群众情况进行考评,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对先进单位在编在岗干部增发一个月奖励性工资,对先进个人作为确定后备干部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抓住百强中心镇、市级示范镇和农村社区等几大载体。顺应农村人口梯次迁移的规律,按照省里3个三分之一的人口布局规划,将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转移到城镇、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