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3
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3
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3
《渡荆门送别》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作者了解。李白,字,代诗人,是继之后又一伟大的诗人,自号居士。〖拓展〗:欧阳修居士,李清照居士,白居易居士,苏轼居士。二、读课文,赏析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2、《渡荆门送别》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3、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来谈谈好在何处。4、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5、尾联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7、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8、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9、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背诵这首诗。四、课堂小结李白的《渡荊门送別》诗历来为诗坛所注目,这不仅是因为联写得气势非凡,大气包举,更是因为全诗充滿了一种无人可及的浪漫情调。开头写荆门一带的江山形势,尤其着力描写了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全诗以“”始,以“”结,从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給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沒有送別诗所慣有的感伤与悲凉,是千古奇诗。五、布置作业1、欣赏此诗,选出有错的一项()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2、用文字把自己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写出来。参考答案:一、太白唐屈原浪漫主义青莲居士六一易安香山东坡二、1、提示:——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提示: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3、提示:“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4、提示:“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5、提示: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6、提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7、提示:“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8、提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9、提示: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三、四、颔联渡远送行五、1、C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