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3、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知识回顾: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式。教学过程: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36页,结合课本图片,并完成下列问题:1、1897年,英国科学家______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2、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象三: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学生小结原子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师生总结: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自学指导二:1、根据课本第44页回答: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2、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知识点二:原子中的电子自学指导:【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问题:1、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师强调:原子中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得到的方法什么?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一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达标训练: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⑴该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个电子层,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该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⑶如果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物质构成的微粒有所不同,例如:水是由构成的,汞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A、质子和电子B、中子和电子C、质子、中子、电子D、质子和电子4、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电子数B、中子数C、核电荷数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5、实践证明,任何原子都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电荷的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_电荷的_______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种微粒构成的。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质子数是6,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则该分子中一共有______个原子核,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电子。7.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B.该粒子是阳离子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8.我国计划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9.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该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