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设计1.课题: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2.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固体药品取用的方法、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量筒的读数方法,初步学会本节课中定量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过程,懂得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进一步迁移到学习方法的科学性。3.实验内容实验名称: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器材:红磷用酒精灯引燃(白磷用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引燃)、红墨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集气瓶、烧杯、弹簧夹、导管、单孔塞、量筒、注射器、燃烧匙、、火柴、铁架台。装置及实验过程照片:主要材料准备:取一只250mL集气瓶,配上合适的橡皮塞,用打孔器在橡皮塞上打一个孔,插上玻璃管,在瓶内尖嘴玻璃管上绑一根燃烧匙,瓶外玻璃管上用乳胶管、带弹簧夹的玻璃导管,接到装水的量筒中。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过程。难点: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本实验的误差分析。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用手握集气瓶观察烧杯的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产生,使学生认识到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观察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并产生白烟,可以得出红磷燃烧生成了固体物质,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经过分析,知道这是一个消耗气体的化学反应,跟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类似。用量筒量得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用灌水法来测定集气瓶容积,并由此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氧气含量的含义。橡皮塞上配上注射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红磷刚开始燃烧时,瓶内压强变大,使瓶塞冲出,减小误差;使学生体验到装置容积一定,气体分子数变少,气压变小。瓶内用尖嘴玻璃管,可使液体倒吸时形成喷泉,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主要教学策略:注重知识的生成,通过红磷燃烧将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除尽,瓶内气压变小,量筒内的一部分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向集气瓶中灌水来测定集气瓶内原有空气的体积,然后直观地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重趣味性,实验过程中形成喷泉,对初中学生来讲是比较新奇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类型:演示实验5.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实验过程和学习情况的预测应对措施1预习实验要求学生看书P27对实验2-1进行预习看课本上实验过程、装置图。看书的目的性不明确老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这个实验用到哪些仪器和药品?集气瓶内水面上空间分为几等份?红磷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装置介绍介绍改进的实验装置,观察比较,知道这套装这是第一次遇到检查装置气提出几个问题思考: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置有何特别之处,了解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和作用。密性,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检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何不将集气瓶容积分为5等份?量筒有什么作用?量筒读数时要注意什么?3准备工作量筒内装100mL红色水,要求学生读量筒内水的体积,往燃烧匙上放适量红磷观察,读数并记录数据后面学生看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让两个学生代表一起上前帮助读数,其他同学纠错,仪器装置垫高一些,允许学生离开座位,走到前面看。4引燃红磷并观察现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红磷并塞紧橡皮塞;引导学生观察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注射器可能发生的变化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气球变化的情况红磷可能不能充分除尽氧气红磷一定要干燥膨松,用量要足;提醒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特别关注注射器的变化过程。6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引导学生观察水倒吸入集气瓶观察水倒吸的现象,思考水为什么会倒吸学生提出问题: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是否一定没有氧气残存?有没有一定的实验方法证实?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足量红磷燃烧时能否将氧气消耗完全;查阅资料,了解如何检验微量氧气的存在?7读数与数据处理取出量筒内导管,读取量筒内剩余读数,计算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可能有学生提出:导管中残留的水怎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是用差量法,看量筒内水流出了多大体积,因此这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