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考点连接】一、两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把绥靖政策推向高潮,加速二战的爆发)经过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1、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2、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3、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署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二战取胜的根本保证。5、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7、雅尔塔会议(联合国)——进一步协调行动,加速战争胜利结束8、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9、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见课本见课本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通过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欧洲、西亚、非洲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确定了确立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评价:该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战后和平秩序;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2、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1)冷战政策:(美国推行霸权主义)(2)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的成立;解体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91年)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2)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3)日本的崛起:特点:①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受1974到1975年经济危机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③80年代中后期,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正在谋求政治大国(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2)影响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措施见课本。【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