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教学设想本单元都是描写人物风采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写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写光彩夺目的明星。而本课主要写的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的形象。本课选自《宋史》,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这两件事。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由于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在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风采方面用小事来叙述,又因为对象是初一学生,所以教学时应当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本文的内涵,进而在了解赵普性格的基础之上,学习赵普的精神,做到有所学有所用,要学会做一个勤奋、正直、勇敢、有毅力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2.能围绕中心,对文中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训练细节描写。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2.能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说出赵普其人其事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翻译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今异义词的意义,了解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教学重、难点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特殊的文言语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2.简介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赵普其人:(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拥主有功,宋初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完善巩固中央集权制,太宗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因其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传记文学: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传记文学。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传记文学大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3.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乐》、《春秋》。二、范读正音1.正音:①阖hé②箧xiá③薨hōng④为wéi己任⑥忌jì⑦竟jìng⑤龌龊wòchuò2.学生齐读课文3.指名个别朗读三、交流互动1.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2.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四、质疑讨论1.重点字词:①及为相:等到;②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虽然……但是……;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④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又,再;⑤卒用其人:终于;⑥普颜色不变:面部神色。2.重点句:①太祖常劝以读书:“劝”后省略宾语“他”,介宾短语“以读书”后置。可以译为:宋太祖常劝他读书;或直译“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②读之竟日:状语竟日后置作补语。译为:整天读书。③普明日复奏其人:奏后承前省“荐”,而现代汉语中不可省,译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④碎裂奏牍掷地:“碎裂”是使动用法,按现代汉语应当用“把”字句,译为“把…撕碎”,“掷”后省略介词“于”。译为: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3.课文主要写了有关赵普的哪两件事?五、自主小结本文主要写了赵普勤奋读书和为国荐才的两件事,翻译时应当抓住重点实词和特殊的句式,对于“处决”“龌龊”“明日”等古今异义词应当重点掌握在文中的含义。六、反馈练习1.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2.指名翻译全文。七、布置作业1.归类整理课堂笔记:古今异义词、文言特殊句式。2.翻译全文。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