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化学实验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功能,而化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好化学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对照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和补充,明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设计出探究溶液的形成、探究影响溶解的因素、探究酒精能否溶于水、联想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个版块,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第三版块的自主实验设计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而且还使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的认识,把溶液放在自然生活和社会背景下学习,使教材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教材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作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把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作为本课题的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3.认识溶解现象: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4.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会运用对比的思想来设计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注意合理分工,提高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演示实验的仪器、药品,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药品五、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聆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着优美的画面,把我们带入了海的世界,你们去过海边游泳吗?尝过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大海有关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我们熟悉的海水就是一种溶液,那你们想知道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溶液的形成(板书课题)。首先,请同学们动手完成下面的实验:(投影活动标题1)2.合作探究一:探究溶液的形成(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投影实验内容)实验小组实验内容1组(1)向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2)向盛有泥土的小烧杯中加水,用玻璃棒搅拌2组(1)向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食盐,用玻璃棒搅拌(2)向盛有水的试管中,滴加4-5滴植物油,振荡两组实验中我们所得到都是溶液吗?想一想: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是怎样形成的?(2)教师点拨,学生理解蔗糖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食盐分散到水中形成食盐溶液从微观角度分析: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形成蔗糖溶液;钠离子、氯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形成食盐溶液引导学生观察烧杯中的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分析总结出这两种溶液的共同特征(此处教师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辅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征)学生总结: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总结概括出溶液的初步概念,但是还不够完善,这时教师再次借助学生实验及学生生活经验给予进一步引导)(3)教师演示:将学生配制的两种溶液混合,分析溶液的形成过程;同时借助新课引入中提到的海水帮助学生分析溶液的形成(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溶液”)(板书: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