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一站提纲【学习目标】:1.了解犯罪的特征,以及如何辨别犯罪行为。2.知道犯罪应受刑罚处罚。3.增强法制观念,远离犯罪。【重难点】:1.重点:犯罪的特征。2.难点:如何辨别犯罪行为。【自主学习】:1.读书59-61页的正文内容。2.完成以下知识储备的内容:①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2、3、。③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刑罚分为:和。④思考:如何辨别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能力生成】活动一:想一想1.学生阅读59页刘某的故事。2.思考:刘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3、启示:分析刘某的最终被判刑给我们什么启示?3.教师小结:活动二:析一析1.学生看下面的案例:15岁的学生小祥,过去学习成绩表现一直很好,还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不三不四青年后,开始不交作业,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迷恋游戏,还向低年级同学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受到老师,学校的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还在网友和社会朋友的引诱下,经常出入营业性的歌舞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开始吃摇头丸,伙同社会青年赌博,盗窃财产等,对学校,对家长的批评教育很是不耐烦,对亲朋好友的劝劝说置若罔闻,曾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后来,因持刀抢劫他人现金2000元,触犯《刑法》,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0002.思考以下问题:(1)分析李祥走上犯罪的原因有哪些?(2)李祥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犯罪行为?(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有什么异同?(5)李祥被判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1000元,属于什么处罚?活动三:辨一辨下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说明你的理由。1.张三对李四素有仇恨,为了泄愤,张三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诅咒李四快死的内容。2.李某长期拖欠张某三万元不还。几次催讨均未均为索回后,愤怒的张某遂设计把李某骗到家中,将家其扣押起来,要求他归还自己的钱。3.某记者在街头拍下一时髦女郎的照片,未经其同经同意,配上《服装变奏曲—改革开放成果巡礼》的文章在报刊发表。【板书设计】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与犯罪的特征2触犯刑事法律刑罚3、应受刑事处罚刑法的种类【能力生成】1、从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可以把它划分为()①、刑事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治安管理违法行为④行政违法行为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各级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严厉判处了一批黑恶犯罪首要和骨干分子,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本材料鲜明地反映了()①“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②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3、、下列几种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B.违法行为就是犯罪C.危害社会同时又违反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D.违反了法律法规要受到制裁的行为是犯罪5、、(简答题)黄某自从中学毕业后不务正业,因参与赌博和勒索小同学的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他冒充国家干部行骗被劳教三年。此后他仍执迷不悟,继续抢劫、诈骗达70多次,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黄某的违法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2)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