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制取以及性质为核心,通过物质在氧气中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着手,通过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交给学生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第二部分从介绍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是化学性质的讲解。通过带火星的木条、木炭、硫、红磷、铁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氧气的制取第二课时:氧气的性质(二)学生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题氧气授课人汪洁学校泗阳致远中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3、说出不同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情感价值观: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化学研究。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重点1、氧气的制取2、催化剂的特点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4、判断催化剂,确立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仪器、药品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导气管、坩埚钳、双孔橡皮塞;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木条硫粉、木炭、红磷、细铁丝、蜡烛、澄清的石灰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实验室中是如何只取少量的氧气的呢?[板书]第三节氧气讲述:我们就用这经检验过的氧气来研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应考虑哪些方面?[多媒体课件]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1、原料的价格和是否容易获得2、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3、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4、实验操作是否安全5、产物是否对环境有害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何要求?[展示药品]实验制取氧气的药品有:1、过氧化氢溶液2、高锰酸钾粉末3、氯酸钾问: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有何要求?2、制取氢气呢?问:这些药品应放在什么样的仪器中进行反应?你能利用面前现有仪器组装一下双氧水制氧气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吗?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阅读课本87页课本87页“活动天地4-3”并观察并总结: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仪器总结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鼓励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从研究制取气体的药品入手,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