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案课前预习:1.读课文并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生词并注音。2.收集有关《一千零一夜》的相关知识。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3、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问:你是否读过《一千零一夜》这本书,请学生对这本书进行介绍并举例说出哪些小故事出自这本书?从而引出课文《渔夫的故事》。(学生针对自己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理解,为后面作情感铺垫)二、简介文体知识,并解决字词。(1)(学生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和手头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2)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锡xī撬qiào魔mó耸sǒng桅wéi吻wěn啰唆(suō)挪(nuó)弥(mí)漫丑陋(lòu)宝藏(zàng)抡(lūn)起作揖(yī)张牙舞爪(zhǎo)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阅读课文后,口述渔夫是怎么遇见魔鬼的。写出几个关键动词来。抱着瓶摇了一摇抽出小刀撬去冒出2、找出对魔鬼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其特点。(学生读课文,并在文中标划处重点语句)头像;手像;腿像;口像;牙齿像;鼻孔像;眼睛像。四、重点研读出示问题:1、渔夫是如何战胜魔鬼的?这说明了什么?2、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3、渔夫和魔鬼在听对方叙述前都要求对方说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4、魔鬼再次求饶表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五小结本文寓意。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渔夫是如何战胜魔鬼的学习,懂得了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力量,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遇到的一切困难。六、作业设计用对话的形式改编《渔夫的故事》。难以用对话表现的,用旁白插入。板书设计: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人瓶投瓶入海(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正义战胜邪恶教学反思:这是一则民间故事,我针对其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效果较好。只是在体会词语表达效果时,有少数同学有些吃力,还需要课下多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