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课题14.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享受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抽象出数学模型.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活动一:创设情境观看图片,引出问题:咱们学校的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园中硬是走出一条“路”,花草被无情的践踏.用生活实例引入并提出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又进行德育导入新课图14-2-问题1:各位同学,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走寻常路吗?问题2:假设入口到拐角4米,拐角到健身器材3米,你能计算出小草受伤的代价是你少走几步吗?(假设2步为1米)教育.既复习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的计算,又为下一环节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基础.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如右图,蚂蚁在点A处观察到点B处有食物,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蚂蚁怎么走最近呢?回忆圆柱的展开图,并尝试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出最短路线.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图14-2-例1如图14-2-,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径.(精确到0.01cm)在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规范书写解题过程的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变式变形:如图14-2-,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图14-2-图14-2-例2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14-2-所示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厂门上方为半圆形拱门)?分析:由于车宽1.6米,所以卡车能否通过,只要比较距厂门口中线0.8米处的高度与车高即可.如图14-2-所示,点D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CD⊥AB,与地面相交于点H.变式变形: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图14-2-【拓展提升】图14-2-例3如图14-2-,一个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12cm,8cm,6cm,已知蚂蚁想从河底的点A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B,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以致用,拓展提升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1.小雨用竹杆扎了一个长80cm、宽60cm的长方形框架,由于四边形容易变形,需要用一根竹杆作斜拉杆将四边形定形,则斜拉杆最长需________cm.2.小杨从学校出发向南走150米,接着向东走了360米到九龙山商场,学校与九龙山商场的距离是________米.图14-2-3.如图14-2-:带阴影部分的半圆的面积是多少?(π取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3.14)4.如图14-2-,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0.5米,求梯子顶端A下落了多少米?总结、扩展学生活动: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哪些困惑?对同学,你有哪些温馨提示.教学说明: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经历了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