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逐步落实,覆盖面达到农村学校的百分之百后,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身体健康,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成了学校必须面对的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一、学校校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面对基础设施设备并不完善的农村学校,提供营养午餐的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力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明确职责,加强监管,校长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负总责。首先要成立校长为组长、分管人员、炊事员、班主任为成员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必要的常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内部食堂的规范管理,减少食品安全工作的漏洞。学校建立了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洁、留样和预防食物中毒等十余种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预案,将制度装框上墙,并在实际工作中一一予以落实,不使制度仅挂在墙上,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因素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2、要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食堂硬件设备达到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根据我校实际,针对餐厅、库房、操作间地面破损、墙面脱落、门窗陈旧,案桌锈蚀、水池狭小、设备不足等方面达不到整洁明亮、实际够用、感官良好的基本要求后,学校及时投入经费对室内外翻新、油漆门窗、制作不锈钢案桌、改造线路、增添消毒柜、冰箱、冰柜等,满足食堂的基本要求,确保学校食堂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变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为顺利搞好食品安全工作奠定物质基础。3、校长和全体教师要有爱生如子的慈心。基层学校的工作尽管是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搞好对食品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光是尽职尽责还不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对学生的关爱也是确保他们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素养之一。学校校长和班主任特别是校长应该和学生同吃营养午餐,深入餐厅,像关心自己子女吃饭那样,去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供餐饭菜的口感、色泽、味道、炊勤人员的态度等进行多方巡查、探访,有针对性的采购符合学生口味和利于确保营养搭配、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的原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午餐的作用,减少食品的浪费,将资源用到最佳,而不能漠视学生吃饭的质量。二、保持从业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食品安全常识和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有效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的高要求,对炊勤人员不要经常的随意更换,对经过培训的炊勤人员,已经掌握和懂得基本的操作规程和日常要求,娴熟的技术为搞好食堂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只要搞好日常监督和指导,就能很好的胜任食堂操作工作,避免了业务不熟带来的安全管理隐患,可以很好的开展工作,这样的管理工作就会省事、省心,管理质量就会得到提升。搞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好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环节的各个关口,按照教体局关于学校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和规定,监督其落实索证索票、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并随时完善相关档案资料。校长要每天到库房对食品原材料的存放、通风、防鼠、防潮、卫生及其材料使用数量进行检查,查看每餐的留样状况,督促管理人员落实管理责任,同时要检查吹勤人员日常的操作规程,确保能把安全合格的食品提供给每位学生。还要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交给管理方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经常开展自查工作,不断强化过程管理,达到多方位管理,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质量履行应有的职责。三、加强培训,提高共识,多敲警钟,全力打造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每学期按照上级的要求和规定,督促炊勤人员、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的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