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工作计划总结XX县区第二实验小学,现有33个教学班,近2500名学生,120余名教职工,师生来自县城,农村以及县城的周边的农村。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推广普通话、写规范字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积极发挥学校作为推行语言文字工作主阵地的作用,以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来不断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一、语言文字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1.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教师的职业基本功。推广普通话能够提高教职员工文化素质和整体修养,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2.语言文字工作,是提升师生人文素质的需要。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当然离不开深厚的人文底蕴。正是人文底蕴在某总程度上造就了一流学校。我们在汉语言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师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所以重视汉语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3.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是知识、能力和良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因而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指出“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特别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推广普通话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明是人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努力提高人们的语言道德意识,进行语言行为的道德规范,加强语言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第1页共4页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工作。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语言文字的修养。使用纯洁健康的语言文字是个人修养很重要的一部分。4.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1.健全工作网络,明确工作职责。一是根据教语用[2003]1号文件精神及推普工作要求,成立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室负责,下设分管校长、语言文字专管员及工作组,整体规划,学校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处、总务处、年级组、学生会相互协调,组织开展工作;二是落实好学生工作网络,即:校学生会学习部、宣传部干部;各班推荐一名“督导员”,开展工作。2.以“推普周”的示范效应带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学校坚持做好每届推普周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增强师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知晓度。同时,利用学校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落实校广播台、电视台、学校新闻简报、《春雨》学生社团刊物的宣传导向作用,使学生树立语言规范意识。二是组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主题教学周活动。组织学生“啄木鸟”检字队上街进行宣传活动,并对学校周边地区文字应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测试,做好考试等级的统计和资料的存档工作,促成达标率100%;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师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学校教师培训手册,落实教师文明规范用语,指出教师日常忌语,加强教师行为规范教育。三是结合各届推普周,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各班学生进行以行为规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学期组织学生参第2页共4页加辩论赛和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上台介绍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3.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和教育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