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三市一县学习考察报告[推荐]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县委组织部安排5天时间,组织全县50多名科级干部到江苏学习考察,作为学习班中的一名成员,我觉得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对今后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汇报如下:一、学习的主要情况。从4月19日上午开始,XX省委党校用两天半的时间先后安排了五位教授作了五个专题讲座,分别是《法制政府建设》、《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权建设》、《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研究》,五个专题看似互相独立,但都是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展开的,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一名现代型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该重点关注的社会焦点。五位教授的授课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但又不局限于理论,都能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特别是基层政府工作实际,做到了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对我们的具体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从4月21日下午开始,江苏方面又安排了两天的时间组织我们到南京城市建设展览馆、XX县区、新桥镇、华西村、梦兰村、康博村、沙钢集团及几个新型社区进行了参观,参观点的选择与前面几位教授特别是吴正林教授的专题《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研究》前后照应,让我们对吴教授讲的一些内容有了更直观和1深刻的理解。4月23日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了此次学习考察的最后一站XX市委党校听课,由全国县域经济第一强县XX县区社会联主席为我们讲课。作为XX县区30多年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他的授课生动鲜活、实例丰富、富有热情,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的讲座以时间为线索,给我们展示了一幅XX县区改革创业的全景图,也给我们展示了昆山人艰苦奋斗、抢抓机遇、敢于突破、勇创第一的特色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这最后一节课,是对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奋斗历程的一个概括,也是对整个学习考察的一个总结,让人很受启发和鼓舞。第1页共4页二、学习考察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感到了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这是感受最直观也是最强烈的一点。从授课中讲到的一些片段的经济指标看,2009年江苏人均gdp达到了6400美元,XX县区gdp达到了1750亿元,XX县区用全国0.01%的土地积聚了全国2%的外资,1/8的台资,产生了全国3%的出口。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看,江苏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让人超出想象,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一些企业,如波司登集团、梦兰集团、云鼎股份、阳光股份竟都是一些村企业,作为一家县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竟然能和中国钢铁行业龙头宝钢集团比高低。还有就是江苏的地方特色产业体系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和较大规模优势,宜兴的电线产业、江阴的精纺产业、常熟的服装产业、昆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装备制造产业、溪桥镇的乐器产业、丹阳的五金产业、苏州的it产业等,真正做到了一县一业,实现了规模效应、链条效应,实现了地方经济依赖企业到企业发展依赖当地的产业链条的转变,带动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层次。经过学习考察,这些都让我在心底感到一种震撼。二是感到了我们观念上的落后。分析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上的差距,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他们敢于创新,当全国上下都在为姓“资”姓“社”你争我论时,他们率先突破了传统观念束缚,民营经济红红火火;早在2000年之前,江浙等地就开始注重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始了扩权强县的试点;当我们一些部门守着手中的权力视其为珍宝时,他们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审批制度改革。他们勇创一流,要干就干最好的,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县办企业,硬是一路打拼,成了全国乃至全球行业知名企业。他们敢动真格,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坚决制止各类破坏发展环境的言行,并把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了无微不至。他们珍惜机遇,时不我待,绝不让机遇从手边溜走。教授在讲课时用了一个当地很生动幽默的比喻,说抓第2页共4页机遇就像抓小偷,小偷今天来了你不抓住,明天小偷就不会再来了。三是感到了自身素质还有待不断提高。经过学习,自己认识到以前对一些问题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