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先进事迹材料他立足本职,扎根社区,兢兢业业埋头工作,无怨无悔服务群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和辛勤汗水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满意,为警徽增光添彩,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20XX年被评为分局先进个人,20XX年在市局年度警种争先创优竞赛活动中,被市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并授予三等功。一、创新思路管人口社区警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人口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这是搞好基层防范的基础,只有把人口管理好,才能真正创造出“平安社区”。基于这一正确的理念认识,刘勇同志严格按照社区民警“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忧”的职责要求,深入马家营村对220户居民进行走访和了解,哪户白天家中没人,便利用晚上时间去找,一次找不到、去两次、三次……直到找到为止,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搜集和掌握了每户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等一手资料,并对每户居民的居住位置、户主姓名、家中人口数、门牌号、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标注,绘制成社区警务方位图对租赁房屋户、暂住人口户等进行了特别标注。这样,使辖区居民居住情况一目了然,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极大地方便了人口管理工作。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出警时间,群众报案或求助只要报出门牌号,刘勇同志很快便知道户主姓名和联系电话,能够及时快捷地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在熟悉辖区暂住人口方面,刘勇同志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多年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了“三步工作法”:第一步,腿勤、嘴勤、手勤,对暂住人口进行逐人逐户登记,及时掌握租住人员动态。第二步,利用房屋中介,帮助登记并通报暂住人口情况。马家营村共有8家房屋中介,社区民警刘勇同志和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房屋中介每月将本月登记的租房人身份证复印件和租房地址通报社区民警,从而掌握近期住进辖区的暂住人口。第三步,注意从平时处理的治安(民事)纠纷或群众报警掌握外来人员情况,进行重点登记办证。通过上述“三步工作法”,马家营村的暂住人口登记率达到95%以上,真正做到了“来有登记,走有注销,底数清,情况明”。2006年4月17日通过信第1页共11页息比对抓获了网上逃犯普徐钊;2006年5月29日通过信息比对抓获了网上逃犯郑治伟;2006年9月21日通过信息比对抓获了网上逃犯段国强,确保了一方的平安。二、群众安危无小事马家营村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治安状况一直不好。据统计,马家营村每月发生近20起盗窃案,10余起两抢案,每年发生重大刑事案件10余起,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实做强,确保社区的治安稳定,切实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摆在刘勇同志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群众那一张张不安的面容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想到所领导的重望,刘勇同志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深感压力和责任巨大。他一头扎进社区,一干就是一个月,走家串户,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订了整治马家营村的计划。马家营村一共有五个出入口,只要加大力度管好出入口和主要街道,就能够加强人员出入的管理。刘勇同志在把自己的设想向所领导汇报后,得到了所领导的大力支持,所领导带着刘勇向联盟街道办事处和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积极配合马家营村委会开展工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在五个出入口设置了治安警务亭,由护村队24小时值班看守。并购置了计算机,投入近50万元在全村社会面安装监控设施,有效的遏制了马家营村的两抢案件,马家营村的治安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马家营村居民在万分感激之余,从民警刘勇同志身上看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新时期公安民警的风采,纷纷夸奖他为马家营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但刘勇同志没有在群众的赞扬声中自满,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充分依靠和发挥居委会的桥梁作用,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紧密合作,积极发动辖区群众,建立群防群治网络,把社区的低保人员、无业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开展看家护院、邻里守望式的义务巡逻防范。经过多方努力,刘勇同志在马家营村组建了一支15人的义务巡逻队伍,他把人员合理编组,科学安排巡逻防范时间和地段,每个联防小组晚上轮流值班,改变以往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状况,形成了“一家有难,八方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