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践主题:爱撒山林,关注山村希望实践地点:xx县刘家台乡xx寺村实践时间:20xx年7月8日—xx日实践人员:xx电力大学环境学院学生队长:崔x一、实践背景简介刘家台乡xx寺村,位于xx县西北约50公里,是河北省xx县最偏远、最贫困、海拔最高的一个小山村,为市级贫困村。当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中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妇孺打理家中大小事务,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1995年,为响应中央号召,xx电力大学环境学院与xx寺村建立帮扶关系,确立该村为华电支教基地,迄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由于设备、师资等各方面情况较差,教师和学生逐年外流,该小学现今只有四个年级四名教师和十一名学生,教学和学习条件都十分艰苦。同时,这十一名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其心理情况欠佳,有明显的心理关爱缺失迹象。此外,由于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认识的低下,当地学生厌学、辍学的现象特别严峻。为此,在校团委、系领导的殷切嘱托与关注下,暑期支教小队迅速组建起来,预备为大山的小孩们带去活力与希望。二、前期预备1、本小队遭到系领导高度注重、殷切嘱托,发动大会上,我们的队员们纷纷表示出色完成实践活动的决心。2、我们建议全系同学积极捐献衣物、文具等用品,为xx寺的小孩们送去平和。3、支教小队队员们分头行动,搜集适宜小学生的哲理故事、诗词、歌曲、游戏等,并按照各自体育课所学课程,充分预备健美操、散打、篮球等相关课程内容,力求丰富支教内容,使支教小队在短短的几天中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4、查阅有关留守儿童的相关材料文献,借阅图书馆的大量书籍,阅读了许多相关主题的文章。而后,总结精炼所摘文献,从生活、学习、心理三方面着眼,以家长、教师、学生本人三个角度出发,做出一份有关xx寺小学学生现状的调查征询卷,意在反映本地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5、支教小队队员们自愿集资为xx寺小学的小孩们购置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文体用品,丰富他们的课间生活。6、考虑到可能会有个别学生与家长在上学读书和培养子女方面存在观念上的误区,队员们花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有关心理疏导与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掌握根本的心理引导方法,以说服和纠正该错误观念。6、联络报纸、网站等媒体,做好宣传,等最终的新闻稿写成后以各种方式进展投稿。三、日程安排7月8日——支教小队九人前往xxxx寺,与学校校长、村干部初次接触,安排食宿7月9日——为小孩们分发衣物、文具等,与他们一起游戏7月10日——召集小孩们到学校来,教授其诗词、歌曲、英语等知识,并教他们学习散打、健美操、篮球等体育工程,增进与小孩们的交流,完成调查征询卷。7月11日——队员们在一小学生的带着下到部分学生家中进展走访,深化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7月xx日——组织一次队员和小孩们共同参与的包饺子活动,午后队员们开xx寺,返回保定。7月13日——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总结,觉察亮点,找出征询题。对调查征询卷进展数据统计与处理,得出初步调研结论。四、实践日志1、初到7月8日,通过了3个小时的颠簸,中午xx点左右我们xx电力大学xx寺支教小队抵达xx寺村。村干部刘会计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安排到学校里住宿。酷热的天气早已让队员们又累又渴又饿、筋疲力尽了,通过简单的休息后,刘会计带我们到学校附近的农户家里吃了一顿可口的农家饭。饭后在与刘会计和学校张校长的交谈中,我们理解了xx寺小学及学生们的大概情况。由于村里正在搞人口普查,几名村干部日常事务繁忙,无暇招待我们,吃饭征询题就由我们本人去处理。随后大家便热火朝天的拾掇起来,清扫住处、拾掇床铺、刷盘子洗碗、洗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尽管饭菜远远不如家中父母做的那样好吃,思想汇报专题但由因而大家亲手做的,队员们都觉得美味特别。2、第二天一大早,小孩们就十分急迫地到来到学校,我们起得也特别早,可能我们希望尽快见到对方的心情应该是一致的吧!小孩们到了学校里,十分主动的自发清扫起了学校的院子,这一情景让我们的队员们十分感动,也纷纷参加到他们的行列中去。教师给小孩们布置完暑期作业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走进教室,开始了与这些小朋友们的交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