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一般规定1、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2、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得小于1.8m。3、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标识。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制度牌。4、施工现场临时用房应选址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5、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防治大气、水土、噪声污染和改善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6、施工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作业人员提供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培训。7、施工企业应结合季节特点,做好作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煤气中毒、防疫等工作。8、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9、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10、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的公共卫生突了事件应急预案。防治大气污染1、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2、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4、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5、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交通规则实。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6、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7、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8、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应及时清运出场。9、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区现场应使用清洁能源。10、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1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防治水土污染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2、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3、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4、厕所的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通畅。防治施工噪声污染1、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12534)制定降噪措施,并可由施工企业自行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2、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的一侧,并应采取降低噪声措施。3、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4、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临时设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临时设施的用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消防要求。2、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密闭式垃圾容器。3、办公室内布置应合理,文件资料宜归类存放,并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4、施工现场应配备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5、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6、施工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宿舍内的订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7、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有条件的宿舍宜设置生活用品储藏室。8、宿舍内应设置垃圾桶,宿舍外宜设置鞋柜或鞋架,生活区内应提供为作业人员晾晒衣物的场地。9、食堂应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10、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的防鼠接板。制作间灶台及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