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建筑工程公司党支部王景彦1.权力的边界在书中,托克维尔蕴含着自由主义的权力观念,即“有限权力比无限权力更有效”。反自由主义者跟随着梅斯特尔抱怨自由主义不加鉴别地“对权威的憎恨”是现代最主要的、也是最可悲的特性之一。在施密特那里,自由主义作为现代反权力思潮的完美表述,只不过是“削弱国家的一套高明的方法”。法国大革命似乎印证了这样的批评。然而,在托克维尔看来,正是王权政府肆意扩张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从而带来了权力的危机。从洛克、休谟到康德,自由主义者并不反对权力自身,而是反对非法的、无限制和不负责任的权力。权力只有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才能得到更有效的行使,才能更有效的维护权威。2.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发现了自由与平等的张力。对于大众而言,他们更容易满足于个体的平等,究竟是在奴役下的人人平等还是个体自由下的人人平等,他们不甚关心。对于自由的阐述,则更为经典。“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为自由而生的民族,他们所憎恨的是依附性的恶果本身。”因此,“我也不相信真正的对自由的热爱是由于人们只见到自由带来的物质利益,”“在自由中只欣赏这些好处的人,从未长久保持自由。”“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在他看来,真正的热爱自由应当“依恋的是自由的诱惑力、自由本身的魅力,与自由的物质利益无关;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地言论、行动、呼吸的快乐。”3.文学与政治托克维尔将大革命的爆发于文学指导政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作家们对于社会的起源、政府的本质和人类的原始权利的思考控制了舆论的导向,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伟第1页共13页大人民的政治教育交到了作家的手中,从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难。奇怪的是,“我们取自文学的习气,却几乎丧失了对文学的年深日久的爱。”当然,对于文学与政治、公共生活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也需要多一种角度。在工具理性至上的现代性面前,一种如marthanussbaum所提倡的“诗性正义”,更多的情感参与到公共生活的空间中,似乎也有裨益。因此,如何划定文学与政治的边界,思考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4.革命的悖论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发生的,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最难以忍受。“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政治实践应当需要马基雅维利式的艺术,一方面,政治权力斗争的公开化会引来人民的不信任,从而带来革命的危机;另一方面,不注重个体权利,崇尚为伟大理想、为公益牺牲自我利益的革命式的教育,也孕育了革命的种子。第二篇:《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郑静:一种思想一种弥新——《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中国煤炭新闻网2013-3-159:07:57散文荟萃早在半年多前,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引起了人们关注。先是有经济学家认为该书有助于反思中国的文革。终于在11月30日的会议上,王岐山对与会专家学者说:“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通过阅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让我对法国法革命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世界近代史上,1789年法国大革第2页共13页命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事件之一,是法国命运的分水岭,正如托克维尔自己所说:“从来没有哪一桩历史事件能像法国大革命一样,开天辟地,源远流长。”大革命从法国的旧制度中诞生,新社会的大厦是用旧制度的瓦砾建造的,在大革命前夕,每一个法国人都陷入深深的孤立当中,只能以利益为单位结成一个小小集体,纠结于私利,而无心于公义。在孤独中陷得最深的莫过于无权无势的平民,尤其是农民阶层,他们被整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