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垃圾收运长效管理制度为了巩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完善村庄环境卫生整洁,经村两委商议决定对全村垃圾收运实行长效管理。一、管理目标实施垃圾收运长效管理,村庄区域内垃圾设施完好齐备,垃圾集中收运,无散落垃圾,环境卫生整洁。具体目标为:1.垃圾收运设施配备齐全完好,定期维护保养。2.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入垃圾桶或垃圾池,屋前屋后无散落垃圾。3.每日两次对村域卫生进行打扫,保持垃圾池、垃圾桶外壁干净整洁,周边无散落垃圾。4.每日对垃圾桶、垃圾池内垃圾进行清空,并运至集中处理点处理,中途不得随地倾倒垃圾。5.加强垃圾收运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垃圾收运意识。二、管理措施1.村委会负责全村的垃圾收运管理工作,做好垃圾收运检查,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并做好检查记录。2.指定垃圾收运工人,开展日常的垃圾收运工作,并签订合同,明确报酬及工作职责。3.在村显著位置设置垃圾收运公示牌。4.垃圾收运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上级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垃圾收运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稳定。第二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1.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与生活垃圾收运作业应符合《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的规定。2.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逐步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新建居民小区应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分类收集点和分类收集容器、设施。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应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收集。3.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收集,日产日清。每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每天至少收集两次,垃圾应不满溢、无积压、无曝露、第1页共11页不遗漏、不得随意堆放在路边。生活垃圾收集时间宜为每天早晨4:00-7:00、白天9:00-16:00、晚上19:00-22:00。4.打烊垃圾宜在每天4:00-7:00时段进行专门收集,并应采取定时定点、按片巡回、上门收集的方式,收集至转运站点暂存。对临街门店关门时间不统的道路,应增加收集次数或就近设置垃圾贮存点。打烊垃圾应及时收集,做到垃圾不落地、无暴露和堆存、临街垃圾容器无漫溢。5.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输距离小于10km的地区可采用-次收运模式。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输距离大于10km的地区可采用二次转运模式。6.垃圾收集转运站应按《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1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生活垃圾转站技术规范》cj47、《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ii109的要求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7.有害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专用运输车辆进行运输。8.收集转运站点正式开始工作前,操作人员应对转运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无故障,再开启设备进行垃圾转运,并开启监控设备对转运站点车辆、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保证站点运转有序。9.生活垃圾的运输主体应当遵守下:(1)定期清运生活垃圾;(2)对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分装运输,不得混装混运;(3)采取密闭等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丢弃、扬撒、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4)及时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房(点)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5)充分发挥运输车辆料斗、压缩腔的容积效率,尽量降低车辆带功压缩等作业频率、避免空转;(6)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10.垃圾收运作业时,应采取措施尽量降低作业噪音污染。第2页共11页垃圾转移过程中作业人员对垃圾容器应轻推、轻挂、轻放,禁止作业人员大声喧哗。11.垃圾运输车辆按照规定的线路,依次进行不同收运点的垃圾收运作业。收运线路的安排上应优先主次干道和重点敏感部位。12.运输作业完毕后,垃圾运输车辆应停放至指定的停保场所,驾驶人员应对车辆进行清洗和保养,为下一次收运工作做好准备。13.餐厨垃圾与建筑垃圾应单独收运。14.乡镇转运站的建设、服务半径、转运车辆应符合《XX省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鄂建(2018)7号)的有关规定。15.现有敞开式乡镇转运站应逐步改造为密闭式收集站。乡镇转运站应当采取必要的防雨淋、防渗漏措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乡镇转运站宜设置通风、除尘、除臭等环境保护设施,并应设置消毒、杀虫、灭鼠等装置,恶臭污染物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的有关规定。16.农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