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应付账款价差处理:当月结账当企业收到的发票单价与进货单价不一致的时候,就产生应付账款价差。不同的企业对于这种情形处理的方式不同。有的企业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要求企业撤销审核进货单,重新开采购价格变更单,然后再生成进货单,等等。这种处理方式比较严格,可以做到单据内容的统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不能够严格的做到这一点。毕竟如此处理的话,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对于库存成本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毕竟,进货单审核与撤销审核,不仅仅关系到库存数量而已,还涉及到库存成本的更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erp系统中,逐渐出现一种专门处理这种业务的价差处理流程。利用这支作业,可以非常方便的就解决企业的这种需求。价差流程,根据具体的业务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当月结账的价差处理,第二种就是跨月结账的价差处理。下面我先以一家客户的价差处理流程为例,谈谈在价差流程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面的流程图,如果一家企业,在月底的时候,某张进货单上某个材料甲其进价为10元/件,数量为1000件。而当月供应商送来的发票上,单价为11元/件。后来发现是企业自己采购单价格错误。因为进货单已经审核,再撤销审核、删除进货单、修改采购订单价格不怎么现实,此时该如何处理。第一步。价差处理需求。当进货单的价格与发票的价格不一致的时候,就会触发这个价差处理需求。在了解这个流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一下,这两张单据价格不一致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实,这主要是对成本,包括库存成本、发料成本、产品成本等有连锁的影响。因为在erp系统中,是根据进货单的金额来统计进货成本,而不是根据应付凭单或者发票金额来影响库存成本。当发票中的单价跟进货单中的单价不一致的时候,必然导致erp系统中的库存成本与实际成本不一致。如根据上面的这个例子,甲材料进货单中体现的进货成本为10000元,而企业实际支付第1页共5页的是11000元。若不对整个差额进行调整的话,则后续在计算这批产品的成本时,就会少算1000元,从而影响到这批产品、这批订单的利润分析,甚至对后续产品的报价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可见,这个小小的价格差,也会在erp系统中引起蝴蝶效应。所以,当出现进货单与发票价格不一致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价差处理流程,来调整相关的成本,否则的话,后续很多结果都将出现比较大的误差。第二步。录入进货单。仓库部门收到货物的时候,一般不会核对货物的单价。而且,供应商送过来的送货单上往往也不会附上单价。因为有些企业有权限的控制,仓库部门是没有权力看到采购的价格信息的。所以,仓库管理员就直接根据采购单转换成进货单。进货单上的材料单价则直接来自于采购订单的价格。当采购订单上材料甲的价格错误的填写为10元的时候,仓库管理员无法知晓,所以,在进货单上体现的材料单价也就为10元。此时,当进货单审核的时候,仓库中增加的甲材料的库存存货也就为10元每件。若当月,还发生发料作业的话,就更加复杂了。若采用的是先进先出的话,则按10元每件发出,若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成本的话,则还需要根据公式进行调整。总之,当进货成本跟实际成本有误差的话,则材料库存金额、发票成本、产品成本等等都会不准确。第三步。录入应付凭单。月底,财务根据采购部门提供的对账信息生成应付凭单。在采购员提供的发票、进货单、采购单等单据上,采购员是轻松的指出甲材料的价格有错误,采购单上单价为10元,而发票上单价则为11元,应以发票金额为准。采购员处理起来是方便的,只需要简单的说一声即可。但是,接下来留给财务人员的,可是一个烂摊子。应付凭单因为是根据进货单逐笔结转过来,因为某笔进货单上价格有错误,所以,这也必然导致应付凭单上金额有错误。为此,财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调整应付凭单的金额,根据发票上的金额来进行调整。第2页共5页在有些erp系统中,也可以在进货单中先作调整,然后,在根据进货单生成应付凭单的时候,根据调整后的金额来生成应付凭单的,这也未尝不可。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点,一般库存存货成本调整是整合在进货单的审核流程中。而进货单审核后,对于进货单的调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