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保健工作制度第一节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关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控制与培训工作。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研究、协调、解决和改进工作。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兼职)人员按照医院感染监控方案,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发病情况,规范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等,加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口腔科、手术室、内镜室、血液透析室、介人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审核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件。四、临床科室应制定医师或护士负责医院感染发病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院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掌握监测、管理与控制知识,确保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二、医院所有的消毒药械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人。三、院感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四、院感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第1页共25页五、设备科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每次购置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进行质量验收,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六、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建立登记账册,并由专人负责。七、使用科室应准备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医院感染、预防保健工作制度科和院感科予以解决。八、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九、消毒液证件的要求:(一)药品准字号。按照药品的要求进行验证。(二)消字号消毒液。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部许可批件、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每张证件要加盖企业的红章。十、消毒器械证件的要求: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部许可批件、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等。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当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应当选择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等,内第2页共25页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或2%万金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时隋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四、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当每日消毒并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当每周更换消毒l一2次,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