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商管理制度一、分析构成交期的基本要件1、行政作业的前置时间(administrationleadtime)2、采购原料的前置时间(rawmaterialsrequisitionleadtime)3、生产制造的前置时间(manufacturingleadtime)4、运送的前置时间(transportationleadtime)5、验收与检验的前置时间(receivingandinspectionleadtime)6、其它零星的前置时间(othercontingencyleadtime)二、交期延迟原因分析(影响交期的主要因素)1、需求与产能的关系(demandandcapacityrelationship)2、需求的型态(demandpattern)3、产品的复杂性(productcharacteristics)4、供货商本身的策略(supplierpolicies)5、运送的距离(deliveryfactors)三、有效管理交期方法1、降低供货商接单的变异性2、降低整备时间(set-uptime)3、解决生产线上的瓶颈4、降低运送的时间5、降低行政作业时间6、及时供货采购(just-in-timepurchase)7、让供货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供货商派驻一位于客户厂区内的人员(vendoron-siteplanner),实际使用客户的计算机系统,替客户执行物料计划及补充的工作。供货商的工厂与客户的计算机系统联机,直接取得客户的物料需求计划(mrp)资料。对于那些持续固定使用,且数量变化小的材料补充,如气体、油料等,储存槽上有容量水准显示装置,供货商可依照显第1页共2页示径自进行补充作业。8、交期追踪改善的步骤1)与供货商建立交期改善的指标,并使其了解计算的基准。2)统计交期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延迟交货及提前交货的比率。3)定期向供货商公布交货绩效,并检讨交货准确性的统计记录。4)与供货商制定改善交货准确性的行动方案。5)持续追踪考核检讨,直至交期改善。四、如何确保供货商如期交货1、与供货商维持伙伴、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关系2、视供货商为在外工厂的延伸3、订定买卖双方均可接受的合理采购供货时间4、运用「blanketorder」5、鼓励供货商缩短前置时间(leadtime)及周期时间(cycletime),并更有效的管理库存6、加强采购部门与公司内部生产、市场等相关部门之间沟通7、对彼此的需求与产能有充分的了解8、鼓励供货商从「销售导向」的做法,转变为「支持客户需求导向」的观念。9、鼓励供货商主动积极的进行「持续改善」的动作10、改善并简化采购作业流程,让沟通变得更有效率11、公平合理的与供货商分担风险12、准备零件的替代来源(secondsource),以备不时之需13、对于重要物料,应加强对供货商的出货控制14、对交期延误累犯的厂商订定加重的违约罚则,以敬效尤15、对于交期准确的厂商,也应给予适当的奖励16、以开放式、诚恳的态度,就交期改善的指标与供货商沟通改进,共同达成交货迅速的最终目标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