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乡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加快我市农村建设步伐的报告以创新的理念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唐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是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我国农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素质偏低、设施落后、发展不够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落实在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上。新农村建设绝不能一哄而起、哗众取宠,应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不断向远大目标迈进。一、解决三个问题,打好工作基础1、班子领队。村级班子是小康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村班子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战斗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要按照《党章》和法律规定,将会干事、能干事、肯干事、敢干事、懂经营、会管理、群众公认的能人选进村级班子,选准当家人和领头雁。并帮助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完善相应的目标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创优工作环境,搭建工作平台,发挥村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将新农村建设成效纳入村级班子考核的首要内容,作为衡量村级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和村组干部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2、规划先行。农村情况纷繁多样,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体现创新,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把人文素质提高、乡土人情发展、村居面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文化繁荣、科学社会进步纳入规划的基本范畴,突出农村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有预而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3、文化推动。以乡风文明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以文化产业、“文化中心户”为抓手,培育和推广一批集学习交流、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娱乐、扶贫帮建于一体的“文化人”,鼓励农村兴办文化产业,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宣传普及先进文化,开展“十佳农户”、“文明庭院”、“生态庭院”、“致富能手”创建活动,塑造文明新风尚,构建和谐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理顺三个关系,革清发展思路1、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新农村硬环境建设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展示规划科学、建设有序、文明清洁的良好态势。新农村软环境建设就是要注重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大力推进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农民自制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律观念和自治能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协调发展。硬环境为新农村构造框架,软环境为新农村增添灵魂,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的科学发展观。2、近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的关系。近期发展的重点是繁荣农村经济,摆脱贫困状况,夯实小康社会建设基础,通过大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乡村经济,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在持续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3、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关键在政府。要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切实履行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依靠群众智慧,实现奋斗目标。同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贫困乡村,由于底子薄、观念旧、条件差等原因,任务重,难度大,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其长期性和复杂性,既不能望难兴叹、碌碌无为,更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关系,条件好的可先行一步,条件差的积极工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做到年年有发展、年年有变化。三、发挥三个效应,形成整体合力1、典型示范效应。宏观上,通过办点示范,丰富内容,完善规划,创新模式,积累经验,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微观上,要注重培养和发掘农民群众中的致富典型、建设典型,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一人带出一户、一户带出一片、一片带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