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索证制度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1.采购员要认真学习《XX省采购食品索证管理制度》,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2.采购食品(包裹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化验单,同时注意检查核对。合格证明中记载的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等必须与产品相符,不得涂改、伪造。3.所索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采购部门妥善保存,以备查验。4.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发霉生虫、有毒有害、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识不清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5.不得采购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给的食品。6.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物油、调味品、酒类饮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索取的其他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省肉、禽类应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合格证,进口食品及其原料应具有口岸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书。7.验收员在验收食品时,要检查所收购食品有无检验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1.设立独立的餐饮具洗刷消毒室,消毒间内配备消毒、洗刷、保洁设备。2.洗刷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餐洗净)→清水冲→热力消毒→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工序。3.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4.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餐洗净、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的餐具第1页共5页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将其放入保洁柜密封保存、备用。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6.洗刷餐饮具的水池专用,不得在洗餐饮具的池内清洗食品原料,不得在洗餐饮具的池内冲洗拖布。7.洗刷消毒结束,要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清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水池清洁卫生,无油渍残渣,泔水桶内外清洁。8.定期清扫室内环境、设备,不留卫生死角,保持清洁。食品安全检查制度1.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2.各餐饮部位的卫生管理组织负责本部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法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3.厨师长及各岗负责人、主管要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4.单位卫生管理组织及卫生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位的自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正意见,做好检查记录。5.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交卫生监督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食堂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1.服务员穿戴整洁,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手链等首饰。2.必须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未消毒的餐具不得摆台上桌。3.做好台面调料、牙签、餐巾、茶水等清洁卫生工作。4.端菜手指不接触食品,分餐工具不接触顾客餐具。第2页共5页5.取冰块、馒头等直接入口食品用消毒后的工具。6.递小毛巾用夹具,用后及时收回清洗消毒。7.用过的餐具及时撤回,并揩净台面。8.水果洗干净装盘,小水果洗净消毒后装盘。9.工作结束后,做好台面、桌椅及地面的清扫工作。食品加工安全管理制度1.加工前检查食品原料质量,变质食品不下锅、不蒸煮、不烘烤。2.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内生,加工后的直接入口熟食品要盛放在已经过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或容器。3.烹调后只使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两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4.隔餐隔夜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热后方可食用。5.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清洁。不用抹布揩碗盘,滴在盘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揩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