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考前模拟卷(一)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规定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论语》C.《雄辩术原理》D.《学记》2.“我们的小朋友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发明历史。”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能力本位论3.我国第一种体现男女平等的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孙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花的构造时,将多种类型的花的挂图带到了教室,供学生观测学习孙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虚拟直观5.老式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重要标志是产生了()A.杜威的小朋友中心思想B.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思想C.布鲁纳的构造主义思想D.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6.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一观点支持了教育的()A.神话来源说B.生物来源说C.劳动来源说D.心理来源说7.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搜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议。这种研究措施属于()A.教育行动研究B.教育调查法C.教育观测法D.教育试验法8.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规校纪。这种现象阐明该校重视()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D.经验课程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的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他主张在教育评价中应()A.采用共同建构的措施B.以对话为重要手段C.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D.关注非预期效果10.同一课堂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差异。这重要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作用。A.遗传B.学校环境C.社会环境D.个体活动1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忠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疏导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2.女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到达隐蔽的效果,重要运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形成新的知识构造的方略属于()A.组织方略B.精细加工方略C.复述方略D.元认知方略14.乐乐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运球动作和上篮动作常常互相干扰,关注运球时就轻易错过最佳上篮位置,关注上篮动作时又轻易运球失误。乐乐的篮球技能属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中的()A.认知阶段B.自动化阶段C.计划信息阶段D.联络形成阶段15.“你是一种文静的孩子,学习认真,能独立思索,语言体现能力很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6.皮亚杰在小朋友的观测中发现了“集体的独白”现象,即在团体中每个个体都在快乐地谈论事情,但仔细听却发现他们之间并改有实际的交流和互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个体处在认知发展的()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详细运算阶段17.兰兰学会走路后,就很喜欢尝试自己穿衣、吃饭、捡东西,喜欢探索周围世界。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兰兰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怯C.积极感对内疚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1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尤其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此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体现最有也许是()A.焦急症B.恐怖症C.强迫症D.抑郁症19.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更为重视()A.刺激情境的作用B.原有认知构造的作用C.组织的作用D.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的作用20.老师当众高度赞誉某学生的助人行为,随即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现象,这是一种()A.负强化B.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