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0页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三、施工场地条件第二章支护、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一、支护、支撑结构选型二、本工程投入的拉森钢板桩的参数三、基坑监测要求四、结构设计安全有效期五、深基坑支护计算书第三章总体施工安排第四章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一、钢板桩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二、旋喷桩支护施工方案三、基坑施工质量检测第五章基坑开挖及排水一、基坑开挖二、基坑排水措施第六章施工进度安排第七章施工平面图一、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措施二、施工平面图(见附页)第八章资源配置计划一、机械投入计划第九章检测控制措施一、工程概况二、监测方案设计依据三、监测技术要求四、监测组织五、观测频率六、工期七、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一、安全施工措施二、文明施工措施第十一章保证措施一、管理保证二、组织保证三、劳动力保证四、机械保证五、制度保证第2页共40页第1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0页六、培训七、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第十二章应急救援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三、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四、应急救援组织架构五、事故报告六、应急结束七、后期处置八、宣传教育九、演练十、总结应急救援预案流程图应急抢险人员联系名单施工平面图D标段总进度计划横道图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本工程建设起点为x=43979.351,y=32877.763终点为x=44252.392,y=33769.97,本工程污水管管径为D500~D1100mm,总长4474米,预留支管管径为D300~D500,总长128米;截污管管径为D300~D500,总长为152米;其中包括顶管、拉管、钢板桩支护埋管等。本工程按污水管埋设的最大深度为最不利因素计算,本方案按设计图纸以5.8m深度进行设计基坑支护,基坑施工段支护总长度约3438.6米。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一)工程地质路线所经过的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的微丘、地势起伏不大,但不开阔,鱼塘密布。工业区,仓库,商铺建筑密集,村落民房距离较近,小山丘地形稍有起伏,植被茂盛。土地类别以菜田,鱼塘和旱地为主,其次是山地.根据本次钻孔所揭露岩土层情况,按岩、土层的成因,该区上覆第四系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Q4me)、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砂、中砂.1、第四系全新统人填筑土层(Q4me)<1-1>填筑土:灰黄色或杂色,稍湿,松散状,主要由粉质粘土和少量碎石角砾组成,主要分布既有道路及绿化带表层,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2-1>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腐殖质,土层稍具粘性及滑腻感,具高压缩性、高含水量、高孔隙比等特性,土层力学性质极差。本层局部分布于迎新路段,北二环路段未见分布第3页共40页第2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0页<2-5>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软塑~硬塑状,含少量粉细砂,迎新路段仅局部有揭示,北二环路段广泛分布。<2-6>粉砂:灰黄色、浅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饱和状,主要成份为石英粒,零星分布。<2-8>中砂:灰白色、灰黄色、灰褐色,松散~中密,饱和状。夹薄层粉细砂及少量砾石。本层仅在迎新路段的ZK-YXL-06钻孔中有分布。迎新路段的其余钻孔及北二环路段均未发现。3、坡、残积土层(Qel+dl)3-1>砂质粘性土(Qel+dl):褐红色、灰白色,硬塑,较松散,以粘粒、粉粒为主,含少量石英砂颗粒,由泥质粉砂岩或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整个标段内均有分布,部分钻孔钻穿该层。<3-2>稍密状粉、细砂层:以粉砂为主,部分为细砂,浅黄-灰白色,饱和,稍密,含少量粘性土,分选性较差,颗粒级配不均匀。4、基岩<4-1>全风化混合花岗岩(Z):灰白色,硬塑状,成分以粘土为主,钻孔岩芯呈土状及饼状。含有少许暗色矿物,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均已风化成粘土矿物,遇水易软化、崩解。整个标段内均有分布,该层未钻穿。4-3>中风化混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