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1)第一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1)]我也像太阳一样热爱生命与一切深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1)。这就是我所说的知识,一切深邃的都要上升到——我的高度。我与我的思想在他们头上走着,即使我踩着我自己的弱点,那也还是在他们的头上。正义说:人类是不平等的。——放在最前面这是我这个暑假主攻的一本书的书名。作者佛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对于取了这个书名是这样解释的:很简单,这个拗口的名字可以滤掉大部分浅薄的读者——一看到这么个书名就不打算读下去的读者根本就不适合来看这本书,或者说他们就算是看了,也看不懂。这是我这个暑假唯一认真写的东西,结算一部分放在下面,懒得整理了。一:开始我并不推荐初学者看这本书。如果说叔本华的书是毒,看多了会中毒,那么这本书就是酒,看着看着会醉,会分不清方向,想保持清醒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来支持。我个人的哲学入门书籍是《苏菲的世界》,是个挪威人写的,可能并不怎么出名,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本书的价值。我从2003年初中开始拿到这本书开始读,到现在读了3遍,同名的电影也看了2次,每次读都有新收获,这也是我无论到哪都带着这本书的缘故。说道获得这本书真是一个意外。当时这本书卖的比较火,于是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我便拿到了一本。送书的人后来告诉我其实他也没看过,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他以为是一本小说。就这样,我拿到了我这辈子为止最喜欢的生日礼物。我推荐这本书入门哲学,写得很简单,你会认识到哲学并非教科书上的那般复杂。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全书是小说结构,可以当小说看。我第一次看第1页共20页就是撇除哲学内容单看故事,第二次才全部看,第三次就不用看故事光看哲学部分了。第二本是《西方哲学史》罗素写的,这本书还是很有名的,而且我也非常喜欢罗素。问题是这本书有点长,看的时间会很久。看过这两本书之后会对哲学有或深或浅的大致认识,再可以选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人物来研究,比如尼采。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在看的时候既不会一头雾水失去兴趣也不会看的烂醉如泥不可自拔。二。没兴趣。看不懂。我承认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逐字逐句的认真看(毕竟我又不是哲学系的学生)。此书与别的哲学著作不一样,其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远远超过其他哲学作品。究其原因是因为尼采与绝大多数哲学家不同,是文科出身,而且24岁就成了语言学教授,可以说是一个早慧的哲人,而且艺术家文学家的成分的比重也远超其他哲学家。所以这部作品看起来挺费劲的,完全是布道是的语言与演讲,歌颂与赞美,全然没有故事主线或者逻辑路线,读后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1)》。初看起来你可能会觉得就像是疯子的自言自语,不过没关系。我觉得如何正确解读尼采的作品(所说的“读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文字和思想是否对你的心灵有巨大的冲击,是否给你以启发,让你开始真正的思考。在读这些作品之前你需要经历一些事情,塑造你敏感的心灵,促使你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深刻的洞察力,那不一定是严丝合缝的推理,灵感的顿悟和诗意的畅想也未尝不可,重要的是思考本身。这样,哪怕对这些大师的理解不被其他人赞同,那也是你自己真实的感悟。而且就算看完了记不住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收获自己的思想。我觉得那些看完了只会在一些场合背出一两句名言来装b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悲。。。。当然,如果本身不具备这些潜质,那也不是什么可悲的事,不过是性格不合适罢了,那么干脆换一个方向,去读你最欣赏的作者的作品,或许更会让你有更大的成就感。第2页共20页三。本书的中心价值否定传统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价值,强调权力意志,提出了超人理论,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创造出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这便是尼采作为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的中心思想。尼采及其作品在中国并不怎么手欢迎,虽然在“五四”期间,有很多作家深受尼采的影响,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徐志摩等。但是后来,由于尼采思想与法西斯主义的某些关系,尼采哲学在中国曾一度遭遇封杀。20世纪后半期,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