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楚国八百年》观后感)专题第一篇:成由勤俭败由奢(《楚国八百年》观后感)专题成由勤俭败由奢居安思危、求变才能谋兴——观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感2015年农历五月初五今日端午,写写楚国,祭奠伟大的屈原。楚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曾经波澜壮阔存在八百年之久。屈原,公元前342-278年,出生于战国后期,丹阳(今湖北秭归),楚国贵族,大诗人,政治家。他所在年代,楚国已经历700多年,正由盛到衰进程。楚国的兴与败有春秋、战国两个起伏时期,春秋时期从楚庄王到楚灵王由极盛到衰败,战国初期逐渐复兴,到楚怀王时期(屈原报国期间)的落败,风风雨雨,成由勤俭败由奢,陈腐不变致败亡。楚国,熊绎及子孙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其创业前史是艰苦卓绝的,在建国相当长时期,过着艰苦奋斗的日子,国君带着臣民跋山涉水、拓荒国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存在的要挟,尤其是北方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常备不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业绩对臣民传统教诲,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安稳和对外发展。公元前740年,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划时代之意义,春秋前期大事件。公元前633年,楚成王攻宋,宋求于晋,爆发著名的城濮之战,晋以弱胜强,打败楚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吞并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小国达五十之多,至此,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经,当地五千里,强盛之极。到了楚灵王当上了楚王,楚灵王为了维持霸主国的面子,四处征讨,与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但鲜有胜绩。他为了掩盖失败,不去想整顿军务。却下令修建宫室,造起了一座宫殿,名为“章华宫“,占地四十里,中建高台,台高三十仞,叫做“章华台“,又叫“三休台“,取其高大,登上台顶中间要休第1页共15页息三次;又在台周围修建了大量亭台楼榭,极尽精美。建好高台后,灵王又派传臣去诸侯国召集诸侯,来庆贺落成,并从此住在章华宫中享乐起来。到灵王十一年的冬天,楚灵王又发兵去打徐国。当时正值下雪天气,士兵们身着铁甲。手执兵器,暴露在风雪之中,寒冷难耐。灵王却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头顶皮帽,足踏豹皮装饰的锦靴,站在中军帐前观看雪景,连声赞叹“好雪。“便士兵们身冷心更寒。楚灵王就这样为所欲为,连年战争耗费了先辈多年的积累,花天酒地,失去了百姓的民心,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至此,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开始没落,楚国先人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勤俭节约奋斗积累的基业,就这样被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众叛亲离的楚灵王毁于一旦。故王权没有限制,不自我修身,自我约束,不对天下臣民抱敬畏之心,必亡于天下,所谓“水能载船,亦能覆舟”。宋徽宗曰:民脂民膏、尔俸尔禄,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我们再来看看战国的楚国:衰落。楚怀王在即位后,开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却引来楚国贵族一致性的反对。日久,难以抵挡反对声浪的楚怀王遂意兴阑珊,变法终告失败。前299年,楚怀王晚年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欲兴兵夺回楚王的楚国军队又为秦将白起击败。楚国国势迅速衰弱。变法改革。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关于此次的变法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的过于简略,现人无法窥其全貌,但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总拿归结为六条: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卫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要推第2页共15页齐国的齐桓公(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