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读后感文/彭钟仪不得不说这是一本直白到赤裸的有丝荒诞的黑色幽默小说,或者很多时候我都很难将其称之为“小说”。本书中不断穿插变换的时间线索,以及不断出现的“作者”一词,都使得小说里的情节与现实达到了微妙的结合,让人产生一种混淆的迷乱感,更让我无数次地把本书误解为个人的日记及感想集。的确,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总是难免带有作者的某些特性,无论是生活视角还是价值观念。所以就让我简单地、片面地以为,王二便是王小波众多人格之一吧,如此想来,文学大师的形象也就缩化成了一个痴迷数学,四十岁时终得makelove,对上级领导敏感无比,有些谨慎小心却又吊儿郎当的男人形象了。人们说大俗大雅,大俗即为大雅,也是全然无错的。《红拂夜奔》里的种种人物思想仿佛都无比简单,作者似乎刻意省略了他们思考的种种曲折,只掉出了个果子,还是个干瘪的核儿似的果子。例如红拂只因着有趣便随了李卫公而去,哪怕躲在菜园子里终日无事,又可仅凭着无趣便不断向上级申请殉夫。她在私奔之时未必不会思量着今后的衣食问题,在殉夫之时又未必不会权衡一番活下的利弊。然而王小波有意省略了这一切,既然无法详细而又冗长地分析这一切,那便简略到直击人性最本质的欲望吧。如此,原本最简单直接的话语倒也累得我如同一个考古学家逐字思索而不得解。书中净是夸张,野史与想象的结合,现代与古代的交错,让我诧异于那时环境的恶劣,习俗的不可思议。是否真的有那么多的官兵跟在李卫公身后呢。道路真的泥泞到了需踩着高跷行走的程度。用语通俗到略显粗俗,却又能折射出在社会制度下,阶层与阶层的差距与无奈。这样的差距存在于全副武装、累赘出行的贫人与雇人背着的、出行简单的富人之间;存在于潜心探索发明乐趣的李卫宫与用发明于战争、威慑中的皇帝之间;存在于苦苦证出费尔马定理以求提衔的王二与高深莫测的上层领导之间……第1页共9页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王小波所打造的强烈的对比,洛阳城的李卫公是一个快乐的小流氓,长安城的李卫公是一个装傻的老头子;还未证出费尔马定理的王二疯疯傻傻的可爱,成为“人瑞”的王二风尘仆仆的无趣。王小波对“有趣”的执念在这本书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能让我相信我是对的,就是人生来有趣,过去有趣,渴望有趣,内心有趣却假装无趣。也没有一件事能证明我是错的,让我相信人生来无趣,过去无趣现在也无趣,不喜欢有趣的事而且表里如一。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这是书的结尾,也似乎是书里少有的正经话。王小波以一个荒谬发笑的情景开头,又以绝望的思想结尾,这也是一番强烈的对比,猛烈到我只好无奈地承认我似乎的确未曾读懂过这本书。一切情绪都尚且浮于表层,一切的猜想都了无根据。我只记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大概是我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吧,窥见一个诗意的思考着的世界的一角。(本文为作者于读书会所做发言)第二篇:《哈拂家训》读后感《哈拂家训》读后感《哈拂家训》一本非常著名的好书。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送给儿女们的一份特殊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受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儿女养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大人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我们的灵魂。说了这么多其实在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妈妈只收零美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律反年满14岁的孩子,必须身体力行为父母分担家务,洗碗、拖地、剪草坪等。但是,汤姆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眼里每干一件事情都得有美元,不能白干任何事情。而妈妈却不是这样想的照顾孩子是大人们的职责,真正的爱是没法计量的。妈妈为什么如此慷慨,因为她爱得太重了;妈妈为什么如此宽容,因为她爱得太深了。等我们心中有了妈妈那样重那样深的爱时,我们也会只索取零美元。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上帝制造了一群鱼。把他们放下海时突然想到:鱼一但停第2页共9页下来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的深处,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他给鱼群按上了鳔,唯独没有找到鲨鱼。亿万年过去了,上帝找来了那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