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的解放——重读马克思》读后感——读《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有感在笔者眼里,马克思就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哲学家,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对于他的作品,心中总觉它晦涩难懂,便不敢拜读,怕读不懂或理解差之千里。现在有幸读到杨适的作品,是他对马克思《人的解放》这部作品的重读感悟,用通俗的话语引导读者览阅其原著精华,并且针对当今人们的精神现状,去寻求对我们有启迪、有裨益的思想财富。下面笔者就着作者的引导,结合自身的感悟,谈谈你我身边的马克思。一“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类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既完美境地的职业。”——《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考试时所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已经显露锋芒。反思现在,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当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才能及自己的身体状况都考虑好之后,才会去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最有尊严的职业”,能够让自己充能发挥自的聪明才智并能够“独立”进行“创造”的职业。而不是选择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职业,不体面的有损自己人格和尊严的职业。尊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一个人不要尊严的时候,他可能就沦落为社会的病菌毒瘤,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去从事任何有损国家、民族和他人利益的为人不齿的职业,如社会上那些从事偷盗、贩毒、出卖国家情报等职业的人;当一个人失去尊严的时候,他活着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就可能在苟延残喘的生命中去做有悖道德、良知的所有事情。在让我们感到最有尊严的职业中,我们在从事工作的时候所感到的是心情的愉悦,而不像我们在从事那些我们不感兴趣从中也体会不到尊严意识的工作时所感到的那种压抑和屈辱感,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作为人在从事某种工作,而是象工具或者象奴隶一样在第1页共19页别人的指挥下做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枯燥工作,把宝贵生命消耗在这种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上。因此,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将是否最大限度内尊重我们的尊严和人格,是否能够充分而自由地展示我们的才华并能够独立进行创造作为考虑前提,而不是将薪水、福利、工作地点等外在的物质性的东西作为首要考虑的内容,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心被物役”,失去生命的真价值和真意义,异化为物质的奴隶。曾有朋友问我说:“如果不考虑收入,不考虑福利,不考虑工作环境恶劣,你是否愿意成为一个守灯塔的人。”我回答:“其实还希望的,在高高的灯塔上,面对着天空,不必担心”下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必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只要在“上面”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但是我继而想,大概想我一样想做一个单纯的守灯者应该不少,但是是否都存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不考虑收入,不考虑福利,不考虑工作地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面前,我们还是向物质低头,所追求的、所渴望的只能屈于第二,这是与马克思“完美境地的职业”相悖的。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个看似在循环的理论,无非是想表述,彻底的理论,即关乎于人的根本的理论,必定是能够说服人的,从而众多的人就形成了群众,即物质力量。物质的力量就可以摧毁人们所“邪恶的”物质力量。总而言之,从人的根本出发的理论或力量,必能最为世上最强有力的武器。作为“批判武器”的理论是为了说服人的,要让理论能够彻底的说服人,就得抓住事物的根本,就得懂得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既然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那么就该研究人所具有的第2页共19页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因素,就得尊重人身上所具有的这些因素,而不能仅仅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理论的权威性而忽略人的根本,用“武器的批判”替代“批判的武器”让人在强制、被迫下接受理论。这样的话,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成了一句空话。马克思在这里一再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