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走好“十二五”开局之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合著的一部伟大巨著,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包含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特别是在“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开创了新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创作了一百多年,人类社会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每个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都遵循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直到今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思想依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党对“十二五”时期的期望很大。“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快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建国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然而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选择了将工作重心放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里,希望通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从而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造成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扩大化。1979年,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讲话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新时期的理论建第1页共4页设,乃至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都正在出现新的分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应该可以顾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利益,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恰恰满足这一条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它的科学性就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科学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当它处在这一条件下,它才是科学的。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种科学的、革命的和批判的意识形态理论,它才能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中揭示出它必然灭亡的规律。这种意识形态一旦被无产阶级所掌握,才能转变成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这一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果实已经作了证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中处处闪烁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外开放的思想,这些思想都能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求到其历史渊源。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些思想渊源,不仅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定位《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时代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更好的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体第2页共4页现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是个人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首先就从个人开始。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