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观后感今天,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我们党校的最后一次爱国电影——《党的女儿》,看完之后,我的感触十分的大,原来我国的女革命战士并不输给男的,原来我国有如此多的巾帼英雄。影片里主要讲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老根据地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因叛徒告密,二区桃花乡的党员大部分牺牲,只有女党员李玉梅死里逃生。她遵照支部书记牺牲前的嘱咐,前往武阳镇找区委书记马家辉,谁知马家辉已经叛变,但在马家辉妻子的帮助下,玉梅得以脱险。兴国东山有游击队依然在坚持斗争,她便独身一人上东山去找党的组织。路上,玉梅先后遇到了女党员秀英和惠珍。秀英一开始误会玉梅叛变革命,对她不予理睬。误会解除后,三位坚强的女党员组成党小组,组织群众掩埋被敌人杀害的烈士们的遗体,领导群众继续坚持斗争。不久,游击队派通讯员小程与她们取得联系。但一次,小程来取党小组为游击队准备的给养时被敌人包围,玉梅为掩护小程,挺身而出,英勇就义。看完这部电影后,使我深受感动,影片中那些英雄英勇抗战,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桃花乡的支部书记临死前的一句话:“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他是那么的坚强,虽然他英勇牺牲了,但是在我们心中仍然深深的怀念着他们,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们这些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呢。是对中国统一的渴望,是对党的信任。还有李玉梅的一句话也令我很感动,“我一天不干党员改干的事,我就浑身不自在。”这句话从分的说明了她已经融入了党,成为了党的真正一份子,不像马家辉那样,没从思想上入党,遇到点困难就投降,导致他成为了党的叛徒,李玉梅最后为了保护小王和其他党员,死活不肯说出他们的下落,左后英勇牺牲。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身为男儿的我,更不能输给她们巾帼英第1页共8页雄,所以21世纪的我们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思想上向党靠拢,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第二篇:《党的女儿》观后感歌剧《党的女儿》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有现在国家主席第一夫人彭丽媛主演的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它是1991年总政歌剧团为纪念建党88周年,倾力复排的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被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剧目和国际歌剧节压轴戏,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反响强烈。有关领导称赞该剧“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是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把一部已有广泛影响和肯定评价,并由名家主演过的电影,《党的女儿》改编为同名歌剧,其难度之高,风险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总政歌舞团在总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成了一个创作团体,这个集体来自军内各方面的专业名流,他们如同冲锋陷阵的战士那样,硬是顶着天大的困难,在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一个堡垒攻了下来,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在首都的舞台上打响了。歌剧《党的女儿》诞生于1991年,由阎肃等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等作曲,彭丽媛首演剧中女主人公田玉梅。该剧讲述的是:1935年,江西苏区杜鹃坡。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杜鹃坡一片白色恐怖。刑场上,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在老支书的掩护下死里逃生,遭叛徒马家辉暗算,被七叔公误解,重新点燃桂英心中熄灭的革命之火,揭露叛徒马家辉嘴脸,最后为保护乡亲和游击队再次落入敌手。田玉梅携7岁女儿鹃妹子豪气凛然,视死如归,怀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慷慨就义。有人说,这部剧是中国式的“贞德”传奇,它表现了生、死、爱这一人类艺术永恒的主题,以生活和艺术的真实,给观众以心灵震撼。《党的女儿》自上演以来,便以其鲜明深刻的主题、扣人心弦的情节、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精湛娴熟的表演,饮誉大江南北,演出近300场,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第2页共8页创造了当代民族歌剧的演出奇迹。看完这出歌剧后,我想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的原因。一强烈而具有说服力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