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重难点)3.运用示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重难点)4.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2.形成和分布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冬季气压中心性质影响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的源地之一冬季天气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暖空气的源地之一夏季天气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2.案例地区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气压带、风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盛行西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3)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提示】(1)×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7月份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2)×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南半球明显。1(3)×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4)×地中海气候是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因此大气环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亚洲季风阅读下面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半年尤为突出,可以说它是掌管我国东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龙王”。这个“龙王”通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国东部的旱涝状况。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则由亚欧大陆冷高压——亚洲高压吹出。风向与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风力较夏季风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1)夏季,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提示】(1)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受热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其组成部分。它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2)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它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归纳总结]1.图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由于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面积广阔,因此,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北半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2.季风环流亚洲的季风以东亚和南亚最为典型,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风向、分布方面存在着差异。对比如下表: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