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1、染色体分组(A:知道)2、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3、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具准备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动画课件、正常人类的染色体分组图、人的性别决定图解、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表、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图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通过学习第五章的知识,我们知道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以受精卵为发育起点的。那么,在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呢?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有些遗传性状上会表现得有所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性别决定(一)性别决定的概念一般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二)人类染色体分组为了弄清楚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要首先了解一下染色体分组的情况。1、染色体分组的根据主要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通过前面学习的有关知识,在什么情况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最清晰,为什么?(在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大小比较清晰)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并且这两条染色单体之间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可以将由着丝粒向两个末端伸展的部分分为染色体的两条臂——长臂和短臂。再根据两条臂的有无和长短比例,可以找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将染色体的形态分成几个类型并分组。通过下面的动画课件观察,你是否能理解染色体几种类型的特点和分组的规律呢?(1)画面上先显示和学生手中一样的人类(雌性)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放大图像:a计数(46条),b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闪色并同时移动),c分型(另一种颜色闪动显示共同特征),d分组。(2)再显示人类(雄性)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图象,重新演示a-d过程。对于染色体组型的分析和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根据染色体上的着丝粒的位置来进行的。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出现,为识别和分析每条染色体提供了更精确的标记。2、染色体的类型——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在人类两种性别的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组图中发现,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也有大小和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在人类两种性别的体细胞中大小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如1~22号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不相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课本P37,正常人类的染色体分组图)(三)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决定人类性别的是精子的种类)所谓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根据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的差异,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一种是ZW型(课本P39小字部分)。我们主要学习生物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就是XY型。在人类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人类雄性个体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应用前面学习的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我们以XY为男性,以XX为女性,写出在正常自然情况下,男女婚配后,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课本P38,人的性别决定图解)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比较普遍的,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二、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同学们观察课本P39图6-32,看看这两幅图究竟画了什么?如果有的同学没有发现图中所画的内容,那么这些同学在色觉上很可能就出了点问题,他们实际上患了红绿色盲症。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