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湘教版高二选修IV第二单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的地位:了解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区位选择、空间形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理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和乡村功能区的科学组织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因此乡村聚落的分布、空间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等知识成为本章知识体系的主干部分,在全套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选取不同的角度,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三个大问题: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乡村聚落的分布大大势、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3.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乡村聚落的含义;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大势及影响因素;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2.能力目标:培养地理绘图、地理图像观察思考、地理材料分析的基本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世界各地乡村聚落的分析和运用,使学生受到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四、教学重点: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五、教学难点: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六、教学准备:(一)课前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班级6人一组分成8个学习小组(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原则,推选组长用心爱心专心1一名);③学生课前复习必修Ⅰ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二)教学方法选用(1)案例分析法:(2)问题探究法:(3)(三)教学地点:计算机房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引出中心问题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超级女声?(出示超女图片)知道超级女声的赞助商吗?(出示广告“酸酸甜甜就是我”)那蒙牛的总公司在哪呀?(出示图片:美丽的大草原,天空蔚蓝、牛羊成群,牧民骑着马、挥舞着鞭子)这些牧民住哪?(出示图片:蒙古包)师:这些是牧民的聚居地,我们用高一学过的地理术语来描述叫什么?(出示文字:乡村聚落:农村居民点)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出示文字:乡村聚落的分布)(设计意图:用学生较熟悉的人和事引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感知新知,建构新知1.画图师:请学生打开图画软件,动手画一画自己家乡的村落。(出示要求):(1)以自己所在组为单位,如:我在某村二组,我就画二组的村落。(2)一个方格表示一户人家,自己的家用不同的颜色。(3)画出附近主要的河、湖、路,并尽可能注明名称。(4)若是在城市的,请画一幅你理想中的乡村聚落。(5)注明创作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教师多走动,及时给予指导并寻找画的较好的、具有代表队性的作品,作为课堂示范图片,留作后用。)(设计意图:“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通过画图,真切感受村落的分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也许学生连自己村有哪几户人家都不知道,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下次回家后,关心一下自己村的情况。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爱家乡人的情感。)2.猜想用心爱心专心2将学生画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作简单介绍。师:从以上几幅图的情况看出,村落的形态各不相同。(出示图片:“诸葛八卦村”“金秋北疆美丽的村落”“永嘉四合院”“云贵高原上的苗寨”和学生的作品)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两幅,结合书本知识,合作探讨,大胆猜想:该村落的空间形态;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存在怎样的关系。每组由第一发言人发表讨论结果,教师适当点拨、作出肯定性评介。(设计意图:用“猜想”一词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也不必拘泥于教材。由于附近的村落类似,所以需引入其他村落,充实内容。采用学生自己的画的村落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多关注、多思考的习惯,学着多问几个为什么。)3.指导探究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发现:村落的形态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村落的分布也与自然条件紧密联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