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课时)【课程标准】●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2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3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分组活动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启发诱导【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情导入定向示标引入:播放视频“邓小平南巡讲话”让学生了解本区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板书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展示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2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3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学生读后,师再强调重点任务)全体同学倾听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了解国家政策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重要性。由学生代表朗读,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1由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导入,学生会充满兴趣。2了解国家政策,进而为下文“外向型经济”打下基础。3总体认识本节课的任务,进而有目的地学习。承转过渡激情过度:珠江三角洲的特色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51页左上角小知识。学生齐读“祖国的南大门、深圳速度、外向型经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整体了解本课内容。自主学习师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51正文与图,完成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省中南部,____河流下游,靠两个特别行政区,南临-海,且隔海与地区相望。2找出北回归线,想一想本区属于什么气候?(师及时巡视、指点、督查学生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1正文及图,在图上找出广州,珠江、香港澳门,南海、珠江三角洲。并及时圈画出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动脑,培养他们图文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教师点拨及时巩固(老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师指上图:明确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知道南海、广东省、东南亚的相对位置,认识所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师饱含情感的赞美: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回答、表现十分出色,希望再接再厉。1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快速抢答,巩固自学知识2从图片中直观感受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对于不同学生的表现同学们都给以真诚热烈的鼓掌。学生信心百倍摩拳擦掌,准备更好的表现。1培养学生的快速应变能力,促进师生融洽交流的关系。2锻炼学生团结合作齐声回答问题的热情.,同时从图片中直观认识感受珠江三角洲的位置。通过语言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他们更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及时巩固过渡合作探究自师出示要求:邓小平同志为本区指明了发展路线,确定了经济特色“”型经济。目标内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小结:区位因素: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海岸线漫长,多良港。人文因素:人口稠密,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再明确经济特区深圳、珠海的位置)提出问题: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哪些地方看出呢?分组活动,阅读课本52—53页图表、文字讨论,并且把要点及答案在课本上圈画出来。(在学生讲解后,结合52、53图表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例子:GDP、出口总额、大幅度提高。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比重大。)根据53页两段文字,自主学习: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工业,主要包括---------------------等轻工业,产品通过-----------出口到世界各地。221世纪以后,重点发展-------------------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成为本区的学生齐答“外向型经济”阅读课本52页,根据老师的提示查找问题。回顾中学习: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他们的祖籍是广东省、福建省。有首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六人一组,共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到前面介绍。1利于从香港、澳门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2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对农业创汇起到了促进作用。根据老师要求,认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