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B.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C.“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D.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E.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参考答案】AC【试题分析】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借代。这两句极力写出了当年宫苑中歌舞升平的景象,与后面的“到而今”所描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试题分析】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学、科网使用借代修辞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含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比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著名的小令中,诗人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再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里是用丝竹乐器代指音乐。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其一)(唐)李商隐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袁诗第一、二句认为相爱却分离的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不值得“长恨”,“莫唱”二字含有对为其赋诗者的批判。B.袁诗第三句借杜甫《石壕吏》中描写的亲人分离的悲惨事实,暗示了战乱不仅给君王以影响,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C.李诗首句采用借代手法描写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来势汹汹,意在反衬唐玄宗为爱情而导致国势衰颓的现实。D.李诗第二句中两个“自”字连用,一写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一写唐玄宗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E.两首诗歌题材相同,但李诗重在就事言事,袁诗则通过典故和对比,明显地表现出借帝王生活的题材表现百姓遇的主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酌酒与裴迪①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D.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E.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