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结合图文材料,掌握由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综合思维)2.联系生活感受,理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降水(1)低气压带的影响―→―→(2)高气压带的影响―→―→2.影响气温――→――→[特别提醒]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影响2.海陆间的气流运行影响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气候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4.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三、气候与自然景观1.影响原理―→―→2.典例(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荒漠景观。(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常绿阔叶林景观。(3)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草原南北枯荣季节相反―→食草动物迁徙景观。(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都表现出气候湿润特征()(2)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受高压带控制()(3)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实际上降水稀少()(4)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1(5)下列气候由副热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提示:(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如果受地形阻挡的影响,其背风坡处,也是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2)×中亚地区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气候干旱。(3)√南极大陆主体位于南极附近,受极地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4)×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A[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问题1(综合思维)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问题2(综合思维)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何控制?提示: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问题3(地理实践力)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提示:干季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归纳提升]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2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气压带,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低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