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览课标·明重点知要求·培素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2.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1.连一连:2.判一判:(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事务。(×)剖析: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自治机关不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3.如何理解下图?提示:图示表明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考点1我国的民族政策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温馨提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民族问题产生根源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民族问题。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温馨提示: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和帮助并不矛盾。(2)民族团结原则: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温馨提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方法技巧(1)关键词、侧重点法区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关系民族原则侧重点关键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平等在各方面地位平等“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民族团结民族关系融洽“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补弱“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2)图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的关系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态度珍惜)(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履行义务)(3)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付诸行动)4.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2)内容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民族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3)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4)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温馨提示: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