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概念:矿质元素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2、必需的矿质元素(1)判断为必需元素的标准:①不可缺少:某元素缺乏时植物生长发生障碍,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②不可替代: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为专一的缺乏症且可预防和恢复。③效果直接: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2)判断必需元素的方法:①必须用溶液培养法,不能用土壤或沙土,而且配置溶液时必须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池塘水等;②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形成对照,且一次只能验证一种元素,不能同时验证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即缺素培养液只能缺一种元素,不能缺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3、矿质元素的种类:目前确定了14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其中N、P、S、K、Ca、Mg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Ni属于微量元素。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存在的形式:矿质元素一般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2、吸收的主要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3、吸收的形式: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4、吸收过程:根细胞膜通过载体的协助和消耗ATP将吸附的矿质元素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移到根细胞中。5、影响因素:①外因:氧浓度、温度、土壤溶液pH等。②内因: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6、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的关系:矿质元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水分的吸收是通过渗透作用进行的。矿质元素只有溶于水成为离子才有可能被根细胞吸收,决定是否吸收该离子的是植物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上的载体种类,所以它们不是同一个过程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1、运输: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随水分最终进入根尖内的导管,并进一步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2、利用:矿质元素的利用取决于其在体内的存在形式。植物体内存在元素举例能否转移利用情况缺乏症首先形式出现的部位离子状态K容易转移反复衰老部位不稳定的化合物N、P、Mg可以转移多次衰老部位稳定的化合物Ca、Fe不能转移一次幼嫩部位四、合理施肥1、原理: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肥种类和数量均不同。2、方法: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五、无土栽培1、原理:利用溶液培养法,根据需要配置植物营养液,栽培植物。2、注意:①定期补充营养液,②定期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③定期补充CO2,④定期添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