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由于《遗传与进化》模块中有大量篇幅详细介绍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上,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够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组织好学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室本节的关键。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注意利用课文中两种核苷酸的比较,以区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组成两种核苷酸碱基的不同和所含的五碳糖不同,提高归纳判断能力。学情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DNA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例如课文中的问题探讨: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的用途,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本节课还要使用高倍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试剂的特殊显色反应,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样对核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高倍镜的使用基础,可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如何熟练使用高倍镜。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核酸的种类。(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学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观察比较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录像[情境创设]首届国际DNA证据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举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法庭证据鉴别技术像DNA鉴定一样,能够以99.9999%的精度锁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在全国司法系统推广DNA证据鉴定技术,建立全国联网的犯罪现场DNA证据数据库以及重点监控人群DNA数据库,对于大幅提高破案率、缩短结案时间,震慑强奸、杀人等恶性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检验荔枝DNA找到杀人者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失踪数日后,在村边的臭水沟中被人发现尸体。侦查人员在死者胃里发现了一种呈咖啡色的肉丝状物质,随后又在嫌疑人家中发现了一些发霉的荔枝壳和荔枝核,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关联?检验人员运用植物DNA检验技术,采用多对引物进行扩增检验,结果证明在死者胃内发现的咖啡色肉丝状物质就是荔枝肉。检验进一步证明,死者胃内所发现的荔枝肉和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壳具有同一来源的特性,在所有的引物扩增检验结果中,果肉和外壳都呈现出相同的DNA谱带。同时,警方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荔枝却与前两者的DNA谱带不同。这个结果说明一个事实,在死者胃内发现的荔枝肉与在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壳是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具有同一性。在证据面前,嫌疑人供认了犯罪过程。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指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都很独特,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那么什么是DNA指纹呢?DNA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具体过程](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2.怎么知道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