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点、知识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能力目标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环节一:新课的引入及问题探讨:问题引入:为什么有些鸡蛋可以孵出小鸡,有些鸡蛋孵不出小鸡?高等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未受精的卵不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回忆旧知,受精卵是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生成。环节二:1、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共同探究。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展开讨论阅读,分析中心词句、知识要点观看实验录像、阅读教材结合知识清单识记、理解、分析总结回答问题请学生看教材彩图2-7,设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强调、订正问题答案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2、注意理解几个重要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着丝分裂,染色单体分开3、卵细胞形成过程环节三: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处环节四: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指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想受精的具体过程,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描述。学生讨论列表填表阅读教材P22并完成练习练习和巩固教师总结、提问、归纳、强调、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起。提问: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的数目出现什么变化?(答: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环节五:总结归纳、出示检测题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