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科目生物年级适用班级必修II2单元(章)1课(节)教学时间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5)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过程与方法:(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环节1引入:教师出示人体的21三体和18三体等染色体的遗传病图像,学生立刻被这些图像吸引住了,纷纷提出问题:这些病是怎么得的?自己会得这些病吗?怎样避免这种病?我们只有认真学好减数分裂这部分的知识,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环节2减数分裂的概念讲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归纳、表达能力。环节3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部位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教师显示男性生殖系统正面图、精子结构示意图2)和睾丸内部结构图。教师:曲细精管有大量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原始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回顾男性生殖系统的构成,让学生对睾丸及曲细精管有直观的认识与感知。问题中隐含了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地位。材料阅读,资料收集,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教师:一个成年健康男子,每天大约可产生2亿个精子。也就是说,每天有很多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那必然每天也有很多个精原细胞产生。那么,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呢?如何判断?学生:有丝分裂。因为精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相当于一种特殊的体细胞。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环节4精子的形成过程(2)形成过程教师:当雄性动物性成熟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精细胞,再经过精细胞的变形,最后形成了精子。整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教师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的CAI课件两遍。请同学们观察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第一遍让学生了解精子形成的全过程,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名称及数目变化;第二遍指导学生主要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教师:减数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同样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教师分步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首先显示精原细胞图(图2-1-4)。图2-1-4教师:如图所示,某种含4条染色体的生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这里要清楚的是,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呈细长的染色质状态,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此时画出4条染色体是为了便于我们观察学习。教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