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的防治策略脑卒中后抑郁的防治策略概念发病率病因和病理生理PSD临床症状和问诊技巧治疗原则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病后所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临床症候群。一、概念二、发病率卒中后抑郁发病率:25%~68%。2001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中心调查,仅脑卒中后7-10天25.5%。2001年德国脑卒中后7天轻度抑郁20%,中度8%,中度5%;卒中后12个月分别是14%,10%和8%。2001年龙洁等调查了520例,PSD发生率34.2%。二、发病率2015年7月《中国公共卫生》中国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meta分析:脑卒中病例15834例,发生PSD者5363例,PSD总患病率32.8%(95%CI=29.5%~36.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卒中部位于左侧半球的和非单纯性左侧半球的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分别为41.7%和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6.5,P0.01);卒中病程为1、1-6和6个月的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分别为26.4%、37.6%和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9.48,P0.01);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量的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分别为37.7%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96,P=0.03);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卒中类型的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病因及病理生理危险因素:多因素①抑郁家族史、独居、原有卒中史、受教育程度、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程度等;②卒中严重程度及功能缺陷程度生化机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病变部位:有争议左额叶右顶叶:沮丧、易怒、重型抑郁双侧脑后部:情绪恶劣右额叶:淡漠、无欲、焦虑、不愉快右侧颞叶基底:躁狂病程:一般认为PSD发病高危期是卒中后最初2年。四、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感觉自己无用、忧愁伤感、感到病好不了、对治疗无信心、甚至悲观绝望。兴趣缺乏:以前的各种业余爱好缺乏兴趣、不愿见人、不愿讲话、对任何事物无评价或觉得脑子空空、变笨了。乐趣丧失:无法从家庭或工作社交中得到乐趣,不爱活动,浑身发懒。四、卒中后抑郁的其他症状焦虑:心悸、胸闷、多汗、尿频、紧张不安等;自责自罪:认为自己给家人带来负担,无端内疚;妄想或幻觉: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或灾难妄想;认知症状: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躯体症状:食纳差、头昏头痛、肢体疼痛麻木、周身不适、心慌气短、恶心嗳气、尿频多汗等。临床症状出现率(%)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无力76恶心、纳差、腹胀、便秘70心悸、心前区痛/胸痛、胸闷56呼吸困难、咳嗽36咽部异物感73心烦26尿频36睡眠障碍95慢性疼痛76乏力45抑郁障碍的危害躯体和社会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复发率和死亡率上升加重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心境恶劣心境恶劣是指症状较轻但持续长达数年之久的抑郁,患者表现为心境抑郁,没有兴趣、精力下降、社交退缩、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感到没有能力、自卑、内疚、易激惹、愤怒、绝望和无助等。符合该类障碍所需的症状项目数较重症抑郁诊断标准为少,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患者有时也被认为是具有抑郁性人格的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CCMD–3)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至少持续两周;需排除器质性及其它精神障碍四、问诊技巧具体可从下述几方面注意询问:你睡得好吗?有早醒吗?你认为你病情严重吗?能好吗?你这段时间的情绪(精神状态)如何?你感觉自己跟以前相比有什么两样?你觉得你是家人的负担吗?有过不想活的念头吗?注意观察临床会谈尽量使病人放松以开放式的问题开始会谈探询症状,如你觉得你能恢复吗?你觉得你有什么问题?你的睡眠如何?你做些什么使自己娱乐?临床面谈倾听促进“继续”“还有什么?”表示关心使合法化总结观察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眼神接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