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从容说课本研究课是在本章学习了内力和外力作用后以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为例,让学生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与变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按照教材上建议的探究步骤即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是,崇明岛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也是明显的,进而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子。从而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因也是多样性的。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学会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演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能力。2.了解崇明岛的过去、现在,进而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发展。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4.培养动手能力,用实验的方法模拟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2.实验模拟,观察分析河口冲积岛的形成。3.用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教学重点1.了解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3.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崇明岛未来的预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关于崇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1.盖房子的钢模板(水槽)一片2.泥土、砂石、细沙若干3.砖块三块4.细的塑料水管、喷水头5.实验室水龙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三节中了解了河流地貌的发育类型及其对人类聚落分布的影响,特别是河流的堆积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尤为明显。世界的绝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冲积平原上,我们今天就来以崇明岛为例,进一步认识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教师精讲]师:崇明岛是一个长江口的冲积岛,课前我们大家都分别搜集了一些资料,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资料现在分析整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样形成的。用心爱心专心(生展示资料)(师总结)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也称沙岛。冲积岛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资料1分析)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模拟试验)在准备好的水槽中,用沙土堆成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然后将水管接在水龙头上让一定量的水从喷嘴喷出,模仿下雨,让水流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直到有冲积岛形成。师: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阻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而位居第三位,亦是我国几个大岛中唯一的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岛。综上所述,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是在侵蚀、搬运、沉积等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资料2分析)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对该资料的分析有一定难度。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